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论语·子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4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
【不管采纳不采纳(当然最好还是采纳) 请看在回答的份上 点一下右下角大拇指"赞同"送我1分 谢谢 =3=】
佛家提出“随缘”,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把握机缘,以不怨恨、不急躁、不强求,以平常心面对机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面对世间万物万事,随时都会相见与遇上,若能遇上那就是“缘分”。纵使是在浩翰无边的抄网海中,若有缘分,依然会相遇,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因而,那怕是陌生人对你相见一笑,也是一种缘分。“缘”总是有聚有散,有始有终。
许多人认为“随缘”命知中注定的,听天由命。因而有人就以此逃避问题和困难。事实上,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要我们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随缘”正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因为,面对机缘时,是要用恬静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去面对的。其实,随缘也是一种修养,须要有经历人世间的沧桑,饱阅人情世故,才能透视人生,总结人生经验而生顿悟。
达亮法师说,“随缘”,即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是不模糊立场,不丧道失原则。在世间为人,更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所以说,缘动则心动,心动则缘起;缘来好好珍惜,缘去淡淡随缘。随缘一世,一世随缘。
自然而然的意思,
就是人没有故意去干涉
事情自己就发展成为这样了
就可以说自然而然的到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