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大全 > 抛砖引玉的典故是什么?-《抛砖引玉》的典故?

抛砖引玉的典故是什么?-《抛砖引玉》的典故?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到后,立刻提笔续写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后来文人称常建的这种作法为“抛砖引玉”。此计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 是绣饵; “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 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香饵诱鱼

君王用钓饵钓人才。《太公六韬·文韬·文师》:“缗(线)微饵明,小鱼食之;缗绸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於缗。人食其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自居易《对酒》:“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不如饮美酒,任性醉腾腾。”

君王对人才的钓饵,就是封官、奉禄(提工资)、晋级(提职称)、赏名(荣誉)。

本书在知人善任一计中提到争夺人才的方法,就是管仲的办法,别处给一倍报酬,我给你三倍,线粗饵丰,不愁人才不上钩。不过,鱼既食饵,便被鱼线牵制住了,你不得不服从钓者的摆布。“收买”二字,在任何领域都常见,在间谍战、经营活动中更甚。

《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从,”“饵兵勿食”。佯北,佯装败北,那就是钓你上钩的鱼饵,切莫上当。

钓鱼要用诱饵,捕鼠、捕兽也要用诱饵。没有诱饵,被捕对象就不会来入陷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便是抛饵引鱼。《隋书·薛道衡传》:“所谓以蚓投鱼耳。”也是同义。甘瑛子的散文:鱼,欲望的诱饵甘瑛子的散文集《平凡人生》中有一篇讲诱饵的,全文引用如下:

在人生的河岸,我是一个垂钓者。你肯定也是。

你姿势优雅地抛出一条长长的钓线,钓线上拴系的饵料,将诱惑鱼们适时上钩。鱼总是要上钩的,不在此时,就在彼时。它们怎么能抗拒饵料的诱惑呢?你终于如愿以偿了,你感受到钩杆异常的颤抖,陡然一甩,一尾鱼便随之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鳞光闪闪地凌空翔地……

此时此刻,你一定非常兴奋。兴奋中的你,肯定不会想到,那条上钩的鱼,本身就是一味诱饵,在你钩到它之前,它已经成功地把你钩到了河岸。

自居易《放鱼》诗中有句云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5:“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我说:居易先生太天真了,让鱼在香饵面前闭口,或者说让我们在鱼面前闭口,谈何容易?还是俗语说得透彻:“鱼儿见食不见钩”。人生也是如此。

鱼,欲望的诱饵,在人生之水中,从容而游。捉儿钓母与甩卖促销你要钓鱼,先去准备抓个诱饵。在捕捉对象的踪迹不明的情况下,先捕其亲人,作为诱饵。在《三国演义》中,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连打胜仗。曹操为了获得徐庶,对刘备便施了釜底抽薪之计。但要获得徐庶离开刘备,前来曹营,便又得施用香饵诱鱼,欲取先予之计。他命人抓来徐庶的母亲,优待之,骗得徐母之笔迹,以母名义,修书一封送给特别孝顺的徐庶,徐庶为救母不得不含泪离开刘备。

在国际警察缉盗、缉走私、缉贩毒的斗争中,也得常常采取香饵诱鱼、欲取先予之计,假扮成购买毒品,购买走私武器弹药的走私贩,先付出巨额钞票,以取得对方信任,从而获得准确的交货地点、时间的情报,然后一网打尽,再收回那些预付的钞票,并能做到人、赃俱在,为结案准备好足够的证据和证人。

在经济活动中,香饵更是必不可少。“出口转内销”,“对折大拍卖”,都是诱鱼之香饵。大量的促销广告,几乎都含有香饵。“有奖销售”,节假日打折售货,也是香饵。这里给出的香饵,有高质量,有低价格,有意外横财(中奖),全是抛砖引玉之计。有些酒馆、饭店,开展免费为顾客保管剩酒业务,顾客们为了几杯剩酒而再次光顾本店,回头客多,生意兴隆。欲食猪肉先喂猪食,在生产领域,养殖业是最直接的欲取先予的领域。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行的。牛要先吃草,后挤奶。开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要先加油。要出名,先拿出好成果,别人才会承认。欲取先予,抛饵引鱼、抛砖引玉,万事万物,概莫能外。用于战争:特洛伊木马与屙金屎的石斗希腊神话中,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希腊人奥德赛想出一计,他令人制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在马肚子里藏着一批勇士,然后他们在一次战斗中假装撤退上船,把船驶入附近的一个海湾藏了起来,却把大木马丢弃在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久攻不下真的撤退了,便把大木马当作战利品搬进了城。到了半夜,大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杀散城门守兵,把大门打开。希腊人早就趁黑返回并埋伏在城外,一见大门打开,便蜂拥而上,攻进了特洛伊城。

这个木马,就相当于“砖”,使希腊人攻进特洛伊城,就是引出的玉。

战国时,蜀国虽小,但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尽管不少大国都对它的富饶馋涎欲滴,但是却没有军队去侵犯它。

秦惠王想出了一条抛砖引玉、香饵悬鱼之计。他听说蜀国有5个大力士,具有神力,便令人用生铁铸成五个铁牛,放在两国交界地方,扬言此铁牛每天能屙出五斗金屎。

有一个说法,说蜀侯与秦王有一次在边界打猎,偶尔相遇,秦王送金子给蜀侯,蜀侯则送了一把国土给秦王。于是秦王答应把能屙金屎的石牛送给蜀侯,但是得让蜀国自己来边界取石牛。

蜀侯便派五大力士开路去取石牛。

第二说法,说蜀侯打听到秦国能屙金屎的石牛在边界上,决定派五大力士开路,去把石牛取回来。

总之,这五大力士带兵把蜀国首都通往秦国边界的道路开通了。他们把石牛真的搬了回去。

石牛的肚子里确实有很多金子。但是秦王派军队沿着这条路很快打到了蜀国,消灭了蜀国,不但把这些金子收了回来,而且把整个蜀国都得到了。用于破案:苏秦遇刺钓凶手苏秦是联合六国反抗秦国的倡议者和活动家,当时六国都给他相印。他在六国合纵战略失败后,逃往齐国。齐国有贵族嫉妒苏秦,买凶手刺杀苏秦。苏秦上朝时,凶手突然出现,刀子刺入苏秦小腹。凶手转身逃得无影无踪。

苏秦按住小腹到了朝廷,向齐王报告,齐王大怒,下令擒拿凶手。苏秦却说,不忙,待我死后,大王请将我的头砍下,悬挂于城头示众,就说现查出苏秦是燕国奸细,来齐国是来行反间计的。今日幸而被人刺死。若有人前来揭发苏秦,赏以千金。这样就又以用我的头做钓饵,把凶手钓出来。说完,苏秦拔出刀子,血流满地而死。齐王依计,割下苏秦的头示众颁赏。果然刺客贪赏,以为自己无意中立了大功,便前来报功,说苏秦是我杀的,而且十分自夸。凶手当即被拿住,并追查出了指使他的后台,齐王一并将他们诛灭。用于发财:抛铜引客与破碗卖猫一位专营古董的商人走得精疲力尽,来到农民家歇脚。他一眼瞥见屋角放着一只古瓷盆,心里暗喜。这时一只猫溜进来,直奔瓷盆,喝起盆里的清水。商人苦思良久,顿生一计。

“噢,朋友,”他煞有介事地请求农民说:“你这只猫太好看了!能卖给我吗?”

“你想给多少钱?”农民问他。

“十元!”

农民抱起猫,乐呵呵地递给他,说道:

“这猫非同一般,它会使您称心如意的。”

他们叙坐片刻,商人谢过农民,告辞了。当他走到门外时,像突然想起什么对农民说:

“噢,朋友,走在半路上这猫要喝水怎么办呢?索性把你的旧瓷盆也卖给我吧!”

农民爽朗地笑了起来,回答说:

“不,朋友,那只瓷盆我绝不能卖的,有了它,我已经卖掉五只猫了。”

在美国芝加哥1975年举办的全国博览会上,一家食品公司的老板汉斯发现自己企业的展销台被安排在很偏僻的阁楼上,几乎没有人来参观。于是他想了一个抛砖引玉之计。他立即请人铸制了一批小小的铜纪念章,撒在展览厅最热闹的地上。参观者好奇地捡起这些纪念章,见上面刻着:凭此纪念章可以到阁楼汉斯食品公司展销台领取一份纪念品。这样一来,汉斯的展销台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甚至当铜纪念章兑换纪念品已经兑完后,光顾他的展台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汉斯抛出的小小铜纪念章,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墼:没有烧的砖坯。)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音gu)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会补全的。”于是他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 赵嘏后来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 后来人们说,常建的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观点或文章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个表示自谦的说法。 故抛砖引玉这个词的历史典故中是指唐人常建。

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到后,立刻提笔续写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后来文人称常建的这种作法为“抛砖引玉”。此计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是绣饵; “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似水年华”是什么意思? 似水流年的意思是什么 年华似水和似水流年的意思是什么 似水流年什么意思 如何正确学习 什么叫学习 学习是什么? 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习? 《三国演义》4篇读书笔记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为什么说夏完淳有大勇者气度 古文翻译《柬半邨先生》 卫生与健康的手抄报可以画什么图案? 洒扫应对的作文怎么写 洒扫应对手抄报上可以画什么图案? 洒扫应对 手抄报内容 抛砖引玉内典故 抛砖引玉 历史典故 抛砖引玉的典故是什么? 请教“抛砖引玉”的典故或故事? 带有孙子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 子孙后代很多的成语? 形容“子孙后代”很多的成语是什么? 关于子孙的成语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出自《牡丹亭》的哪一出 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出自《牡丹亭》的哪一出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出自《牡丹亭》的哪一... 梦回莺啭 为什么薰衣草晚上叶子都低头,早上抬头? 我的熏衣草的叶子耷拉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花茎瘫软无力是怎么回事,如何补救,新买的 薰衣草叶子软了 形容娇生惯养的成语有哪些 工薪阶层的男人和一个娇生惯养的{21岁}女生在一起交往能长久... 哪两个字可以形容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 成语王国的娇生惯养 带“穷尽”二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无穷的成语有哪些 穷尽什么四个字成语? 穷尽手段四个字成语 都说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伤天害理的事是指哪些? 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 伤天害理什么成语 什么叫伤天害理 小学学的诗词有哪些?人教版的(1—6年级的) 小学三至六年级全部古诗 一至六年级的古诗词有哪些?(人教版) 初中毕业的怎样才能教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此()彼()的成语填什么 此什么彼什么的成语 成语此什么彼什么 此是什么成语? 心照不宣和心领神会的区别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的区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