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事不过三 [shì bù guò sān]
[释义]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
”事不过三”其实跟三没有关系。
“事不过三”的意思是指同样的事不宜超过多次,三在古代一般是虚数,是多次的意思。
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扩展资料:
“事不过三”的典故:
鲁庄公十年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在商量这事,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
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636f7079e79fa5e98193365。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 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 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去追击齐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不过三
包括。事不过三的三是指多的意思,第三次就属于多次了。犯错误事不过三,意思是说犯同样的错误不能超过三次,即含三次以及大于三次。
第三次过不去了,还有一句话与之相联,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所以笫三次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