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两袖清风”形容官吏为政清廉,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
此典出自明代于谦《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于谦(公元1398~1457年知),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考取进士,任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十九年,能够体察老百姓的疾苦,深得民心。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蒙古瓦剌部进犯,英宗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被俘,于谦被任为兵部尚书,坚决反对迁都南逃道,亲自指挥作战,迫使瓦剌部议和。
明英宗复位,于谦却被诬陷致死。
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回京时,什么东西也不带。他回写了一首《入京》诗,表达自己对贪官污吏的不满,以及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他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绢帕、蘑菇、线答香等物品,本来应该给老百姓使用,只因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在如此恶浊的世风下,我要保持自己的清白,离职返京时,什么东西也不带,两袖清风朝见天子,以免里巷与平民对我议论纷纷。
两袖清风意为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释义】比喻为官清廉,除了两袖清风外一无所有。
【出处】明·都穆《都公谭纂》。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二十四百岁中进士,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破格提度拔他为河南、山西巡抚。尽管身居高官,他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
明宣宗去世以后,九岁的太子朱祈镇继位,这就是明英宗。因皇帝年少,宦官王振专权。王振勾结内外知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为“翁父”。于谦看不惯他独揽朝政,从不逢迎他。为此,王振对于谦非常忌恨。
当时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都要贿赂朝中权贵,否则寸步难行。于谦在担任巡抚从道外地回京时,他的幕僚建议他买些蘑菇、绢帕、线专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从来不这样做。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
回到家里,他就写了一首题为《入京》七绝诗。他在诗中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属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