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宋青书是《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7倚天屠龙记》里的杨康,两个人家庭出身类似,都颇有来头;年龄也类似,20来岁,和主人公差不多;个人形象类似,风流俊朗;作为也类似,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最终犯了不可饶恕的道德错误。
宋青书这个人比杨康还要惨一些,杨康好歹也是一开始就出现,是全书构思时便有的人物,算是上根红苗正。宋青书我高度怀疑是金庸先生临时性加上去的,目的便是为了给张无忌找一个年龄差不多的竞争对手,所以宋青书的全部都是对于张无忌量身定做的。
论身份他是武当派第三代的翘楚、准继承人,跟张无忌明教教主比差一点点;武学在平辈中挺强,可是跟学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没办法比;喜欢上同一个人周芷若,为之身败名裂另一方依然爱着张无忌,输得一塌糊涂。
宋青书也是一个牺牲品,《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是张无忌,和他一个辈分的主要男性角色只有一个宋青书,可是以金庸先生的一直以来艺术风格,既不会多加笔墨,更不会有什么好待遇。宋青书的悲剧在于他碰到了主人公,不然以宋青书的聪明智慧,为人身世妥妥的江湖第一流人物。
殊不知,他碰到了主人公张无忌,另一方会开外挂。于是他就没办法了。宋青书可以看作另一个张无忌——假如张翠山没死,身在武当一路顺心如意的张无忌。张三丰是最宠爱张翠山的,武当七侠都知晓,但也不嫉妒,反倒会尽职尽责地去关爱塑造他,天下至道,薪尽火传,宋青书资质又好,自然要好好地塑造了。
牢狱之灾,不单单身败名裂,还要限制人身自由。
假如当初的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 假若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9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 ?
而然,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雏忌的讽刺,有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 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87737.html?si=1
例句二:
①假若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
_②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摆脱困境呢
_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
例句三:
①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
_②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
_③能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心纳谏,则国家衰亡.
例句四:
①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
_②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
_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