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注:本词中的“知”是知道的意思,与知识无关,“知足”并无知识充足之意,更与《孙子》无关。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本意:知道满足,就会经常(长久)的快乐。
例子: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本意:知识足够了,就会经常(长久)地快乐 浅意:知道满百足,就会快乐 很多人把知足常乐仅仅理解为度,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满足的欲望上,片面的定义了知足常乐的含义,比较消极和安于现状,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其实是不能够长久的. 在知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充足的知识和无比的智慧,把快乐建道立在对事物通透的认识和理解上,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无穷欲望带来的后果,及时终止自回己的欲望而免遭损失和灾难,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而不是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答和所满足的欲望上
知足常乐
【解释】: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抄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白话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举例造句】: 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灯谜】: 看透了老哈。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处世态度。
【英文】: Contentment brings happiness.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自得其乐
【拼音袭】: zì dé qí lè
【解释】: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白话译文:白翎雀出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沙漠地区,雌鸟和雄鸟一起歌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举例造句】: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zd,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歇后语】: 铺盖窝听广播;槟榔树下弹琴。
【灯谜】: 独奏曲。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能安闲。
【英文】: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