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三亚属于中国最南边,其它是当地的民间,结合中国历史经常对一些官员下放到海南来,所以当地的民间发现了两块大石头,就联想到在上面刻上“天涯”“海角”两个字,作为题材来宣传海南三亚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33半之意,“海”则指南海。
“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在此石刻的东南面,还有另外一块剖石,代表三亚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而“海判南天”石刻则代表这里的北极高度。
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
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拓展资料:
天涯海角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境内,北靠下马岭,是一处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唐宋时代,朝廷一直 把这里当成贬墒罪臣、充军发配的南荒极境。
当时这里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十分荒凉,所 以人们慨叹此地为“天涯海角”。现在天涯海 角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游览海南的必到之地。
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涯:边。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出处 唐·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百度百科: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的由来
这个成语,用来指极远的地方,也形成彼此相隔极远,亦做“天涯海角”。语出南朝陈时的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百毫书》:“天涯茫茫,地角悠悠,言而无由,但以情企。”北宋晏殊《踏莎行》有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天涯海角实有其地,在我国南端的海南度岛问上。据说,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因触犯当朝改革派的利益,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岛任职。那段日子,他心中忧闷,常到海边散步。一日,正在散步时,突遇狂风暴雨,他连忙躲在一块巨石之下,只见海面波涛连天,汹涌澎湃,不一会儿,风停雨消,天气转晴,海面上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格外好看。诗人受到感答染,诗兴大发,随手在这块大石上题了“天涯”“海阔天空”六个大字。后来,一位石匠发现了苏东坡写的字,就把它刻下来。从此,人版们就把这个地方称做“天涯”,这块大石头又被称为“天涯石”。还因为这里原来叫角岭,又紧靠着海边,人们又把权“天涯”和“角岭”结合在一起,起了个新名 “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