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大全 > 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什么?有什么寓意?-高山流水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什么?有什么寓意?-高山流水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典故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2.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
  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2.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4曲高妙。

春秋战国时,有一个叫做俞伯牙的楚国人,但他在晋国做官。俞伯牙是当时最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能够模仿很多种自然界中的声音,并且能表达各种情感。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所以,他常常因此而感叹。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

由于风雨所阻,俞伯牙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等待雨停。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

按照当时的说法,琴弦断了说明有人在偷听。于是,俞伯牙命仆人下船寻找偷听之人。过了不久,仆人带上来一位樵夫。

这位樵夫告诉俞伯牙,他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并非有意偷听。

俞伯牙听完钟子期的叙述,便问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1他:“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

钟子期答到:“能。”

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你听到什么?”

子期赞叹:“啊!多么宏伟!像高山那样巍峨!”

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欣喜地说:“啊!多么浩荡!就像流水那样奔腾不息!”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

两人畅谈了一宿,情投意合,甚是投机。但是,第二天一早已是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回去复命了。两人分别时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恸欲绝。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以酬知己。

曲毕,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对于一个高明的琴师来说,最让他高兴的事莫过于有人真正听懂他的乐曲了。能够欣赏领会音乐的人就被称为“知音”,后来人们常说“高山流水觅知音”,就借用俞伯牙弹奏这首古琴曲的名称表达找到知音的快乐。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湖北汉阳古琴台,此台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深情而建,又有“伯牙台”之称。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二人知音的传奇色彩,给中国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页。



高山流水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弹琴,钟子期聆听。刚开始,琴声似在赞美着巍巍的高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仿佛见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过了一会儿,琴声又似表现出奔腾澎湃的波涛,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宽广浩荡,波涛滚滚如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一辈子不再弹琴了,他觉得世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奏了。

高山流水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寓意: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典故: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1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解放后修复。

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今天,历经风雨的伯牙台已成为汉阳的一个重要风景点,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

当你在稍远处驻足默立的时候,在那湖光山色,浓荫繁花当中,你会看到碑廊门额上的那四个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个召唤,永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有没有赞美上海的诗词或句子啊? 有没有赞美儒商的句子或者诗句? 有没有赞美歌舞晚会的诗词 有没有关于赞美“ 东北”的诗句? 斤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狂什么呼什么”的成语 看图猜成语称上面有两个斤字是什么 看图猜成语斤是什么成语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的鼓励类产业有哪些? 新的国家鼓励类服务业有哪些? 国家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有什么区别?政策优势是什么? 哪里可以了解到国家最新的产业政策 “君子之道 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具体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此句是什么意思?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是什么意思? “登高者必自卑,行远里必自迩”中的“迩”字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高山流水的寓意,急 高山流水的寓意是什么? 高山流水寓言故事寓意 撒可以组什么词 撒的多音字可以组哪些词 多音字撒两个读音分别能组什么词? "则"能组什么词? 不不什么不什么的四字词语 不什么不什么的四字成语 不什么不什么四字词语大全 不什么不什么的四字词语 为什么要修筑万里长城? 明代为什么要修建万里长城? 中国人为什么要建造万里长城??? 古代的时候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意识形态”的意思是什么?请用通俗语言表述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天的边上 海的角落 形容极僻远的地方四字成语 带海和天的成语 天的边际 海的尽头形容非常遥远偏僻的地方意思是 有天什么海什么 只方位成语 古代弃文从武的名人有哪些﹖ 弃医从文的名人有哪些? 有哪些弃医从文,从证,从商的历史名人? 弃文从武的意思? 《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么?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全文翻译 牡丹亭,这整篇文章的大意和原文 汤显祖的《牡丹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原文的译文更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