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李纯,1988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国内地女演员,毕知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9级本科班。
中文名
李纯
别 名
Chun Li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星 座道
水瓶座
血 型
O型
身 高
164cm
体 重
44kg
出生地
安徽芜湖
出生日期
1988年2月15日
职 业
演员
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内品
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容如懿传[5]
主要成就
2015国剧盛典最佳女配角提名[4]
生 肖
龙
特 长
舞蹈、绘画、表演
【注释】
〔1〕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2〕七世:史书记宗元七世祖柳庆在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公。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韩愈所记有误。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北魏时侍中位同宰相。拓跋魏:北魏国君姓拓跋(后改姓元),故称。
〔3〕曾伯祖: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当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误。柳?#93;贞观时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永徽三年(652)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争,武则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
〔4〕褚(chǔ楚)遂良:字登善,曾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忌一同辅助高宗。后因劝阻高宗改立武后,遭贬忧病而死。韩瑗(yuàn院):字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
〔5〕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6〕太常博士:太常寺掌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于肃宗朝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守朔方。后调长安主薄,居母丧,服除,命为太常博士。镇以有尊老孤弱在吴,再三辞谢,愿为宣称(今属安徽)令。此云“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恐误。
〔7〕权贵,此指窦参。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佋,宰相窦参一同诬陷侍御史穆赞,后又为穆赞平反冤狱,得罪窦参,被窦参以他事陷害贬官。
〔8〕权贵人死:其后窦参因罪被贬,第二年被德宗赐死。
〔9〕侍御史:御史台的属官,职掌纠察百僚,审讯案件。
〔10〕号为刚直:郭子仪曾表柳镇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太守骄悍好杀戮,吏莫敢与争,而柳镇独能抗之以理,故云。
〔11〕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记载他父亲相与交游者计六十七人,书于墓碑之阴。并曰:“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12〕逮(dài代)其父时: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宗元童年时代,其父柳镇去江南,他和母亲留在长安。至十二、三岁时,柳镇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随父同去。柳镇卒于贞元九年(793),子厚年二十一岁。逮,及,到。
〔13〕已自成人:宗元十三岁即作《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刘禹锡作集序云:“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14〕取进士第:贞元九年宗元进士及第,年二十一。
〔15〕崭然:高峻突出貌。见(xiàn现):同“现”。
〔16〕有子:意谓有光耀楣门之子。
〔17〕博学宏词:柳宗元贞元十二年(796)中博学宏词科,年二十四。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
〔18〕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
〔19〕证据今古:引据今古事例作证。
〔20〕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21〕踔(zhuō )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踔,远。厉,高。
〔22〕率:每每。屈:使之屈服。
〔23〕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
〔24〕交口:异口同声。
〔25〕蓝田:今属陕西。尉:县府管理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诸事。
〔26〕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
〔27〕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
〔28〕例出:按规定遣出。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29〕例贬:依照“条例”贬官。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
〔30〕居闲:指公事清闲。
〔31〕记览:记诵阅览。此喻刻苦为学。
〔32〕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33〕无涯涘(sì四):无边际。涯、涘,均是水边。
〔34〕肆:放情。
〔35〕偕出:元和十年(815),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
〔36〕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
〔37〕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柳州地虽僻远,也可以做出政绩。是,指柳州。
〔38〕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
〔39〕教禁:教谕和禁令。
〔40〕顺赖:顺从信赖。
〔41〕质:典当,抵押。
〔42〕不时赎:不按时赎取。
〔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相侔(móu谋):相等。
〔44〕没:没收。
〔45〕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
〔46〕悉:全部。
〔47〕书:写,记下。佣:当雇工。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
〔48〕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质:人质。
〔49〕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
〔50〕比(bì避):及,等到。
〔51〕衡湘:衡山、湘水,泛指岭南地区。为:应试。
〔52〕法度:规范。
〔53〕中山:今河北定县。刘梦得:名禹锡,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中山为郡望。其祖先汉景帝子刘胜曾封中山王。王叔文失败后,刘被贬为郎州司马,这次召还入京后又贬播州刺史。
〔54〕诣:前往。播州:今贵州绥阳县。
〔55〕亲在堂:母亲健在。
〔56〕穷:困窘。
〔57〕大人:父母。此指刘母。句谓这种不幸的处境难以向老母讲。
〔58〕拜疏(shù树):向皇帝上疏。
〔59〕以柳易播:意指宗元自愿到播州去,让刘禹锡去柳州。
〔60〕重(chóng虫)得罪:再加一重罪。
〔61〕“遇有”句:指当时御史中丞裴度、崔群上疏为刘禹锡陈情一事。
〔62〕刺:用作动词。连州:唐属岭南道,州治在今广东连县。
〔63〕徵:约之来,逐:随之去。徵逐,往来频繁。
〔64〕诩诩(xǔ许):夸大的样子,讨好取媚的样子。强(qiǎng抢):勉强,做作,取下:指采取谦下的态度。
〔65〕出肺肝相示:譬喻做出非常诚恳和坦白的样子。
〔66〕背负:背叛,变心。
〔67〕如毛发比:譬喻事情之细微。比,类似。
〔68〕陷穽(jǐng井)圈套,祸难。
〔69〕少:稍微。
〔70〕为人:助人。此处有认为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是政治上的失慎之意。故下云“不自贵重”。
〔71〕顾籍:顾惜。
〔72〕立就:即刻成功。
〔73〕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废退:指远谪边地,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6不用于朝廷。
〔74〕有气力:有权势和力量的人。推挽:推举提携。
〔75〕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76〕台省:御史台和尚书省。
〔77〕自力:自我努力。
〔78〕为将相于一时:被贬“八司马”中,只有程异后来得到李巽推荐,位至宰相,但不久便死,也没有什么政绩。此处暗借程异作比。
〔79〕元和:唐宪宗年号。十四年,即819年。十一月八日:一作“十月五日”。
〔80〕万年: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先人墓:在万年县之栖凤原。见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81〕周七:即柳告,字用益,宗元遗腹子。
〔82〕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裴行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时任桂管观察使,是宗元的上司。
〔83〕节概:节操度量。
〔84〕重然诺:看重许下的诺言。
〔85〕尽:尽心,尽力。
〔86〕卢遵:宗元舅父之子。
〔87〕涿(zhuó卓):今河北涿县。
〔88〕从而家:跟从宗元以为己家。
〔89〕庶几:近似,差不多。
〔90〕惟:就是。室:幽室,即墓穴。
〔91〕嗣人:子孙后代。
【译文】
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一起得罪了武则天皇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能干,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个好儿子。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他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要收他做自己的门生,众口一辞地推荐称赞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炼,象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象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已象在司马时、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贬官后,如果有人能够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穷困潦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场中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地下功夫,以致于象今天这样一定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能有辨别它的人。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在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万年县他祖先墓地的旁边。子厚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周六,才四岁;小的叫周七,是子厚去世后才出生的。两个女儿,都还小。他的灵柩能够回乡安葬,费用都是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先生付出的。行立先生为人有气节,重信用,与子厚是朋友,子厚对他也很尽心尽力,最后竟仰赖他的力量办理了后事。把子厚安葬到万年县墓地的,是他的表弟卢遵。卢遵是涿州人,性情谨慎,做学问永不满足;自从子厚被贬斥之后,卢遵就跟随他和他家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离开;既送子厚归葬,又准备安排料理子厚的家属,可以称得上是有始有终的人了。铭文说:
这是子厚的幽室,既牢固又安适,对子厚的子孙会有好处。
【有声版】http://baiyuncx.com/zhuanchang/guwenguanzhi/wen/70a.htm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c7ba310100kr0l.html
注(1)——民国期间以师长职务得加上将衔者,李纯是第一人。
注(2)——“余奉中央之命督理是邦,任重材轻,深虑陨越。今承各界欢迓,殊弗敢任。但今日得与诸君研究政治,共策进行,使苏省人民咸趋轨道,不胜厚望。忆自民国纪元以来,军民分治,遍处喧传,余意亦深韪之。盖军民两政,不容有所偏重,舍军政不足维持秩序之安全,舍民政无以敦促法令之行守。申言之,军政、民政适以相成者也。自今以始,本省事务关于军政或民政者,须资共济之功,无蹈交侵之弊;相处以诚,相助为理,庶几同德同心,足为地方造幸福焉。所愿共事诸君,尊崇法律,保障人权,以期利国富民。区区此心,当与诸君共勉之。余督赣省五年,感情极洽,所以能始终如一者,无非相见以诚耳。此次治苏方针,第一在力除隔阂。余初莅此间,情形未能尽悉,诸君皆生于斯、长于斯,凡是邦情形必深知之,时望相见以除壅蔽。如有要务,不妨面陈,其或晷刻忽促,难尽所言,即以书叙祥说,如有可采,无不收纳。甚望诸君遇事直言,勿存顾忌于其间。第二在重惩贪墨。官吏婪脏,法所不恕,本省官吏如有贿赂情事,诸君尽可直言,俾余有所觉察,无论其有无奥援,得实即依法惩办。从前赣省财政厅长贪赃枉法,经余电情政府置重典,此为赣省人民所共知,当亦诸君所共闻也。第三为民除害。凡有害于人民者,莫不以法屏除之;至有利于人民而为余力所能助者无不竭力维持。今余督苏,即以为民除害为重也。”
注(3)——“本督军奉令督苏,下车伊始,百务倥偬,驻宁各军队官佐及分防各处师旅团长,会集省垣,多已接晤,虽仓卒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4未暇深言,而精神之感契,已觉忻慰无量。其未得晤面之将校士兵,本督军深以为歉。驻省军队拟定期集合,亲临校阅,当面得以指示一切。其分防各属军队,地方重要,未克调离,睽隔迢遥,莫由循问,心尤念之,用特派遣专员前往慰劳,并赍带银元交该军队长官颁赏士兵,用致注念。附寄像片分赠官长,俾示士兵,如亲犒也。惟是谊同指臂,责重干城,辄述款诚,一倾肺腑。本督军督赣时,与苏省军队向联一致,所有将校概多同袍旧侣,军政内情已悉梗概。溯自改革以来,迭经世变,金陵重镇,首当其冲,诸将士服从命令,为国宣勤,俾地方得以安宁,人民享其幸福,有裨益于大局,斯诸将士之功也。至平时教育之精神,军纪之严肃,军声之优美,为直省之冠,斯诸将士之能服从尽职也。然此皆冯大总统熏陶涵育,有以致之。本督军以为我大总统旧部,自应遵守旧日规制,率循而弗变,更与诸将士共同勉力进行,期达优美之国军,以慰我大总统期望之意。本督军服务兵间将近卅载,待遇将士向无所长,惟自信‘诚信’二字,论功行赏,不敢以爱憎为赏罚。诸将士苟有异功,必有异酬,力之所及,决不敢壅遏而蔽贤;其有废弛营务,败坏军纪,为我军人所共弃者,军有专律,国有常刑,亦必执法以绳,决不敢姑息而废法。非敢云开诚布公,信赏必罚,耿耿此衷,可与诸将士共白耳。我军人为国家之军人,时时顾名思义,欲求无愧于国军,自以国家为准的。兹谨与诸将士约者数端:一崇服从尽军人之天职,二重教育以为军人骨干,三遵军纪期成节制之师,四遵法律期成法制之军,五卫国民无负国家养兵之意,六爱名誉为第二生命。凡兹所示,言虽数则,守可终身。更有与诸将士共戒者:现当四方多故,险象环生,本督军之所当尽心、诸将士所当尽力者,宁止于此。顾行远恒自迩始,源清方期流洁,若纪律不肃、学识不精、职守不讲、欲废荒嬉、散漫懈弛,而徒大言以欺世,谓‘吾眼光甚远、魄力甚雄’,相矜以名,其实无济,则为本督军所不取,亦非国家之所望于军人也。秋暑方厉,念于役之苦,操防之勤,而不获躬往拊循,辄草数言,录付记室,刊印成帙,分布传览,诸将士其共勉旃勿忘。”
注(4)——李纯至下属命令电文曰:“苏省淮、徐、海一带,本为多匪之区。近来劫掠居民,暴夺行旅,掳人勒赎,椎埋作奸,益复肆行无忌。迭据商民呼吁,均经随时严饬剿捕。而地方文武尽心搜缉,登时破获者固多,其玩忽因循敷衍塞责者亦所不免。军队长官不能平治内匪,地方有司不能惩戢盗风,坐视民生倒悬,商旅裹足,职守所在,何以自安?现在各镇守使管区,业经分别划定,其邳、宿二县特派七十四旅防剿。各道尹、县知事,身膺民社,尤属责无旁贷。所有江北一带土匪,应即责成各该文武将吏,各就所辖区域,督率所属军警,认真剿办。限文到一月内肃清,如逾限不能荡平,定分别酌予惩处,勿谓言之不预也。”
注(5)——颂词曰:“秣陵为六朝故都,而亦东南之雄镇也。国体改革,凡有事于兵争者,顾莫不驻兵其间,借以控制南北。吾民生息于兹,因兵事上之影响,其受祸又较他邑为酷。得名将而绥辑之,安堵不惊,秋毫无扰。回思前日之流离失所,不遑厥居,其仁暴之所施为何如,有不论肌洽[泱]髓而铭感于无极哉!故孙子谓:‘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也。’秀山督军,建节江南,凡所施政,一以民意为准。他如严申米禁、主持和议、惩缉盗匪,又无一不以恤民为归。吾苏民何幸,竟托庇于仁人之字,揆诸孙子生民司命之说,非其征欤!昔者,郭汾阳出镇咸阳,泣谕将士共雪国耻,人人皆感泣受约,一易从前暴掠之为,屯军河中,将校皆躬自为耕,以故军有余粮,野无旷土。汾阳功盖天下,而恒出以诚,守之以仁,虽谗惎者多,卒无损于毫末,以其身系唐室之安危者三十年。我督军李公,惠政所及,首在安民,吾苏民之安危系于公之一身者甚巨,方诸唐之令公,洵无愧焉。兹者代表民意,思有以志其惠政,垂诸将来,非谀也。盖吾民之所身受者永矢弗谖,仅仅为词以献之,亦公是公非之不容泯也。既为叙其缘起,用再缀以颂词,其词曰:‘治师之道,利于贞正,易筮丈人,得人斯庆;叔子清德,武惠厚行,泽被南疆,师中之圣。苏省滨海,形势夙雄,天堑扼险,保障江东;旌节所莅,号曰元戎,安民戢武,厥功乃崇。瞻彼中原,咸忧涂炭,顾我吴氓,群安里闬。是谁扶绥?树兹屏翰,江涛不惊,烽烟久断。伟哉李公,勋烈昭垂,百城表率,三吴藩维;继武前贤,汾阳可追,祝公千秋,身系安危。’”
注(6)——李纯答辞曰:“纯奉命督是邦,三历年矣。辄私心忖度,何者足稗士类?何者足振商贾?何者足惠编氓?何者足慰荐绅先生?兢惕恐惶,厥焉知未逮也。乃诸君子责我甚恕,爱我甚诚,五团体以代表邦人诸士榜额吾堂,何德堪此!而又援孙子知兵之意、郭令公救国之功来相比拟,纯何人,斯胡颜悚愧矣。虽然,窃有以窥诸君子之意焉。钟非考不鸣,水非激不动。诸君子盖欲藉古人之已事,勖今人以相师,纯对此敢不勉哉!夫王导非夷吾比也,温峤竟比以夷吾;陶侃非诸葛比也,梅陶竟比以诸葛。然网、陶二公治军,江南大治,晋室卒赖以转危为安,未尝不由天下期望之深,同时获藉之盛,而始奋发振励,以成伟业而就大功也。纯对此敢不勉哉!继自今尤愿诸君子本真正民意,于通商惠工、务材训农,与夫人民生计之所在,学校盛衰之所关,国家之所以可存而不可亡者,随时随事开寤所未知,辅相所未能,庶施之有程,持之有本,不徒三吴拜诸君子之赐,大局实嘉赖焉。斯纯所昕夕以冀,而与有荣光者也。”
注(7)——“十万急。滇唐蓂赓先生、黔刘督军鉴:和密。安福祸国,恶贯满盈,曹张两帅,率师讨贼。本月十六日开始攻击,彼军内溃,节节退却。现奉直两军正在乘胜进攻。鄂、赣方面,吴光新经鄂督扣留军署,其部队或解散,或输诚;张敬尧部,在鄂者归鄂改编,在赣者由赣遣散。妖氛迅扫,不日可告成功。知注特闻。李纯。巧。印。”
注(8)——“特万急。保定曹经略使、盛京张巡阅使,分送各省督军、生长、海军总司令、各司令、各区都统、各护军使、行营张督钧鉴:速生自京浦战事发生后,谣论纷起,人民恐慌。湘省之溃兵纷来,各处之土匪蜂起。为保安地方秩序、维护人民安宁起见,依照戒严法第二条第一项及第五条得临时宣告之规定,全省辖境按照警备地域,自七月十八日起宣告戒严。特闻,李纯。效。印。”
注(9)——10月,北洋政府国务院、陆军部电李纯:“龙军遣散无款,请拨江苏常熟、江阴左近新沙一千余顷,并自行借款筑堤。经国务会议议决照准,由内、财、陆三部派员履勘,祥定办法,并与地方官接洽办理。请查照转饬沙田局遵照,派员到时接洽办理。”李纯复电曰:“裁遣军队,移垦荒天,既树结束之先声,又化弃地为有用,荩筹硕画,钦仰莫名。兹准电咨,苟于遣军有利,地方无害,敢不协力相助。无如江、常两县滨临长江,潮流湍急,沙田之现状,视涨落为转移,沧海桑田,变迁无定,即其中偶有可耕之地,早经民人承种,沙田局招领多年,未经处分之地为树甚少。且人民之所以趑趄不前者,厥由于该地起伏五常,不敢为冒险之垦植,筑堤以障,不特仍无把握,且关两邑水利。该军请拨沙地,原为安居乐业起见,若遽予拨给新沙,无异驱诸水乡,将来迫于饥寒,仍不免流为盗贼。在遣军无丝毫之利,在苏省受无穷之患,甚非所以体恤遣军,顾全地方之道。纯心所谓危,期期以为不可。边省荒僻,待垦甚多,移屯实边,垂为美政,施之苏省,宁不背驰!三吴夙号番盛,户口殷繁,无寸土荒弃之虞,有人地稠密之苦,筹议生计,正拟移民,反道而行,何殊枘凿。夏间湘鄂搆兵,溃兵纷至,加以华工迭遣回籍,安插未竟,隐患滋虞,水深火热,何以堪此。前此苏省绅民见各报披露此案,群情恐慌,来电反对,积至盈尺。人民生计所关,愤激之心迄未能已,倘果派员履勘,势必激成暴动。纯为地方安全起见,据情转达,为民请命。务请院、部俯念地方重要,取消前议,移拨边荒,并免予派员来苏履勘,以安人心。临电不胜屏营之至。纯。支。”
注(10)——李纯第一封遗书致齐省长耀琳、齐帮办燮元:纯为病魔所迫,苦不堪言,两月以来,不能理事,贻误良多,负疚曷极。求愈无期,请假不准,卧视误大局,误苏省,恨己恨天,徒唤奈何。一生英名,为此病魔失尽,时有疑李督患梅毒,不能治愈,痛苦万状,而出于自杀者,即从遗书中屡言病魔,推想出来,其实于情理不合。尤为恨事。以天良论,情非得已,终实愧对人民,不得已以身谢国家,谢苏人,虽后世指为误国亡身罪人,问天良,求心安。至一生为军人,道德如何,其是非以待后人公评。事出甘心,故留此书,以免误会,而作纪念耳。李纯遗书。九年十月十日。
第二通电致全国各界:和平统一,寸效未见。杀纯一身,爱国爱民,素愿皆空。求同胞勿事权利,救我将亡国家,纯在九泉,亦含笑感激也。李纯留别。十月十一日。
第三关于身后的希望:纯今死矣,求死而死,死何足怨?但有四桩大事,应得预先声叙明白:(一)代江浙两省人民,叩求卢督军子嘉大哥,维持苏浙两省治安,泉下感恩。(二)代苏省人民,叩求齐省长,望以地方公安为重,候新任王省长到时,再行卸职。(三)苏皖赣三省巡阅使一职,并未受命,叩请中央另简贤能,以免遗误。(四)江苏督军职务,以齐帮办燮元代理,恳候中央特简实授,以维全省军务,而保地方治安。叩请齐省长、齐帮办及全体军政两界周知。李纯叩。十月十一日。
第四致齐帮办及皖张督军新安武军归皖督张文生管辖,其饷项照章径向部领,如十月十一日恐领不及,由本署军需课,代借拨二十万元接济,以维军心,而安地方。关于皖省,可告无罪。此致皖张督军、苏齐帮办查照办理。十月十一日。
第五处分家事遗嘱致伊弟李桂山中将桂山二弟手足:兄为病魔,苦不堪言,常此误国误民,心实不安,故出此下策,以谢国人,以免英名丧尽,而留后人纪念。兹有数言,挥泪相嘱:(一)兄为官二十余年,廉洁自持,始终如一,祖遗财产及兄一生所得薪公,并实业经营所得,不过二百数十万元,存款以四分之一捐施直隶灾赈,以减兄罪,以四分之一捐助南开大学永久基本金,以作纪念。其余半数,作为嫂弟合家养活之费。钱不可多留,须给后人造福。(二)大嫂贤德,望弟优为待遇,勿忘兄言。(三)二嫂酌给养活费,归娘家终养。(四)小妾四人,每人给洋二千元,交娘家另行改嫁,不可久留,损兄英名。(五)所有家内一切,均属弟妥为管理,郭桐轩为人忠厚,托管一切,决不误事。(六)爱身为主,持家须有条理,尤宜简朴,切嘱切嘱。兄纯挥泪留别。九年十月九日。
注(11)——关于李纯之死,颇多疑点。后传说是李妾与马弁私通,被李发现后,马弁将李纯击毙;也有传说其部下师长齐燮元心狠手辣,诡谲多变,时有谋取李位而自代之心,因而将其谋杀。
注(12)——大总统令曰:“英威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勋一位陆军上将李纯,奠定东南,勋勤夙着,比年邦家多难,该巡阅使坐镇江表,才略昭宣,群流翕洽,而于和平统一之大计,尤能多方赞导,悉力筹维。干国匡时,声施益懋。前以感疾日剧,屡电请假调理,只以时事艰难,东南大局,赖其主持,谕令在署医治,力疾视事,方冀调摄就痊,长资倚畀。乃本日据齐耀琳、齐燮元电呈:‘该巡阅使两月以来,卧病奄缠,每以时局纠纷,统一未成,平时述及,声泪俱下,近更疚忧愧恨,神经时复错乱。本月十一日,忽于卧室,用手枪自击,伤及右胁乳下,不及疗治,登时出缺。手写遗书,缕述爱国爱民素愿莫酬,不得已以身谢国,惓惓于苏省之治安,国家之统一,筹虑周密,语不及私。’披览之余,曷胜震悼!该故巡阅使年力未衰,猷为正远,乃以焦忧大局,报国捐躯,枉失长城,实为国家痛惜。着派齐耀琳即日前往致祭,给予治丧营葬费一万元,所有该故使身后事宜,着齐燮元、齐耀琳督饬所属,妥为办理。灵柩回籍时,沿途地方官,一体照料。生平政绩,宣付国史立传,并候特制碑文,刊立墓道,以彰殊绩。仍交陆军部照上将例从优议恤,用示笃念勋劳之至意。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