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潘安真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魏齐王正始八年出生于今河南巩义zd,在巩义境内尚存其父潘芘及潘岳的家族墓地。
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内物。民间对潘岳最熟悉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容的褒奖。据载,17岁时他驾车出游洛阳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zd南中牟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内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容美情郎的代名词。
潘安到底有多美?
据史百料记载,潘安身材修长(野史称一米八五),眉目如画,脸型轮廓分明,肤色白皙,一脸的胶原蛋白。气质三分阳刚,七分儒雅,宽袍长袖,飘逸绝伦,玉树临风,灿若云锦。
《世说新语》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意思是说少年潘安只要度走到大街上就会被妇女们围起来仔细端详,因为他长得实在太惊艳夺目了。
潘安大窘,想拔腿溜走,妇女们就手拉着手围住他好看个够。
潘安的人气比任何一个大明星都旺。明知星的人气靠长相和演技,而潘安全凭那鲜花般的容貌打动人心。
不仅仅是妇女,就连老太太也被潘安绝好的容貌给迷住了。刘孝标在《语林》中写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就是说每当潘道安驾车出行到大街上,不光是妙龄少女,就连回老太太也会情不自禁地朝他车上扔鲜花和水果,等他返回家里时,水果和鲜花已是满满一车了。
潘安不但长得好看,生活中也是个极其爱美的人。他答后来到河阳当县令期间,率领全县老百姓种植桃花,因为大家都很喜欢潘安,于是家家户户争相种植,河阳县被称为“花县”,潘安也被称作“花县令”、“花样美男”。
网上能搜索到的挚虞《新婚箴》只有一版,原文如下:
“今在哲文,遭家不造,结发之丽,不同偕老。既纳新配,内芬外藻,厚味腊毒,大命将夭。色不可耽,命不可轻,君子是惮,敢告后生。”
潘岳的回书:
“答挚虞新婚箴:先王制礼,随时为正,俯从企及,岂乖物性。女无二归,男有再聘。女实存色,男实存德。在居正色,色在不惑。新旧兼弘,义申理得。然性情之际,诚难处心,君子过虑,爰献明箴,防微测显,文丽旨深,敬纳嘉诲,敢酬德音。”
所以还不能盖棺定论罢?潘岳的人品并不算好,详见此贴http://tieba.baidu.com/p/1913126851
(粘贴部分内容)
“时至49年后一段时间,一批学者依然痛斥潘岳人格与文格的不一致。他们同样指责潘岳的矫情失真。钱钟书《管锥编》“观文章《闲居赋》之鸣高,可以说识见岳三两面之心,走俗状而复鸣高情”。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则说“潘岳行事卑污,而《闲居赋》俨然高士”。台湾叶庆炳先生更直呼潘岳为小人:“潘岳之流在作品中作违心之论,为自己制造正面的假象,适足以证明是辈的虚假,是典型的小人。”受这种由人及文,恨屋及乌般的文学批评方式影响,建政后编写的几种文学史对潘岳的评价都很低。游国恩、王起《中国文学史》是这样评价的:“潘岳和陆机齐名,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与陆机一样缺乏深厚的内容,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79年中科院研究所版的文学史则说:“潘岳集中一般的诗都是平衍少味的,只有少数以言情见长的篇什”。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潘岳性躁品劣,以容貌骄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6与石崇、欧阳建等追随贾谧左右,为他讲《汉书》,并向他跪拜请安,下流已极。他们是士族地主文人的代表,当然写不出好诗来的,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只是文辞藻丽而已”。 【文品不等于人/品(以上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我并不认为潘岳在诗中一片哀婉之意,并能说明他对亡妻一心一意,不纳新人,悼亡诗写的好的人很多,元稹、纳兰、苏轼无一不是才华横溢,对亡妻情深意重,哪个不曾再娶妻纳妾?何况,魏晋风度中就有追求声色的一部分。】
罗宗强先生《魏晋南北朝思想史》根据挚虞《新婚箴》和潘岳《答挚虞新婚箴》,认为岳在写《悼亡诗》不久后又续弦了,从而得出“潘岳是一位极重感情的人,但并不是位情操高尚的人……对妻的感情,乃是一种强烈的男女之爱而不是一种有着道德准则制约的专一的爱”。值得注意的是:对岳续弦之事史料一无记载,而且在潘岳现存的作品中也从没有提到这位夫人,我们知道的只有杨氏和安仁曾因她而为文学史留下了七首精彩的作品。 【潘岳在当时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以美色出众而成为活在民间故事里的佳话,会有多少人给他著书立传?传奇能历代流传也是经过加工的故事,大家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故事本身添油加醋,哪管是不是悖离实情,比如梁祝】
关于我粘贴的那首挚虞的《新婚箴》, 《艺文类聚》里有。
(《艺文类聚》是现存较早、较完整的汉民族大型类书,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参与人员还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府文学袁朗等十余人。——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