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致远”百的意思如下:
致远——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度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版济沧海”的意境,如,北洋水师中航速最权快的一艘战舰就被命名为“致远”号,特指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奔向远方的意思。因此,致远在这里就是“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的意思。
砺行致远:一个人对待事物只有磨练节操与德行才能够变得更加卓越
词语解析:
砺:粗的磨刀石,可以引申为磨炼,则砺行可以解释为磨练节操与德行。
致远:致远,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zhidao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
砺行致远作为一个汉语版词组,常用于各类活动口号、标语,其往往能够表现组织或个人在事业或事务上的崇高追求。
如:
1、不忘初心 砺行致远
2、锐意革新,砺行致远
3、扬帆双语,砺行致远
4、牢记使命 砺行致远
5、行歌盛夏,砺行致远
扩展资料:
近义词:砥节砺行、砥身砺行
1、砥节砺行
【出处】: 汉·蔡邕《郭泰碑》:“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权时。”
【解释】:磨炼节操与德行。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砥身砺行
【出处】:《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解释】:磨炼节操与德行。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砥节砺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砥身砺行
意思: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
读音:zhì yuǎn
出自:三国·诸葛亮《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例句:高老师常用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扩展资料
成语:
1、负重致远 [ fù zhòng zhì yuǎn ]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翻译:更始笑道:“还是个小孩,怎么能挑着重担走很远呢?”
例句: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2、任重致远 [ rèn zhòng zhì yuǎn ] 指负载沉重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6而能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
出处:周·姬昌《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翻译:役使牛马驾车,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对全国都是有利的。
例句:舟车是用来行陵陆川谷以通四方之利的,只要能“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