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李世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可是李世民这样一位优秀的帝王,却在选择太子上有一些失误。他刚开始的时候是立李承乾为太子,后来把他给废除了。后来懦弱的李治居然成为了太子,这是什么原因哪?
李世民有14个儿子,但是他最偏爱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皇三子李恪,一个是皇四子李泰。李恪是个很优秀的人,他的脾气秉性非常像李世民,但是因为他身上流着隋炀帝的血,所以满朝文武肯定是反对立他为太子。
再说李泰,他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是嫡次子。他创办文学社,礼贤下士,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所以李世民很是喜爱他。那时候太子李承乾被废除之后,对于新太子的人选,李世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泰。但是有一个人是坚决反对,那就是长孙无忌。
为何长孙无忌反对立李泰为太子哪?其实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因为李泰很聪明,朝中有很多支持者,若他上位的话,长孙无忌的权势必然会失去,那么下面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6也就没长孙无忌什么事情了。要是立李治为太子,他身边没有支持者,如果能做太子,肯定对长孙无忌是感恩戴德的。
之后李治成为了太子,但是李世民看到懦弱的李治,一点都不像他,又有改立太子的想法。于是他想改立李恪为太子,最后还是在长孙无忌的劝说之下才放弃这个想法。
唐太宗李世民在当年是赫赫有名,百姓对他钦佩有加,国家也是一片繁荣昌盛百。帝王之家讲究开枝散叶,所以李世民膝下有许多孩子,只儿子就有14个,不过后来他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却出乎人的意料,因为他选择的是一个资质最平庸的儿子。
据传李世民当年上位的时候,捆了父亲杀了手足,因此不能允许自己也被儿子如此对待,在他看来最推崇的是嫡长子继承,可是长子李承乾却是好度色之徒,不求上进,且企图效仿李世民残害手足最终被贬为庶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便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脾气性格都温顺的李治作为皇帝,以防历史悲剧的再度上演。
事实上,虽然李治的资质最为平庸,却会去想办法治理好这个国家,却面临着诸多的限制,李世民生前就设置了一个政治班子,这让李治在后来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着束缚和阻碍,被他们牢牢的牵制着。
虽然权回力有限,但是他推出的法律修订和科举考试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为国家选拔了人才。科举一直得到传承,直至现在我国的高考也是科举的一种变形。可以看出李治的内心很有想法而且想要有一番作为,且在武则天的帮助之下他铲除朝廷的奸佞,因次李世民选择李治继承皇位是答多层次全方面的考虑。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李治是他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九子晋王,本来按照正常的皇家规矩,这李治只能是做一个王爷,因为他即不是嫡长子,也不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孩子,而且李治生性懦弱,没有什么心机,所以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列入考虑之内,但是偏偏命运就是这么巧合,让一个原本没有任何可能做皇帝的人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最开始是立皇长子李承乾为储君的,李承乾生性活泼,很得李世民的喜欢,但是他却是一个爱闹腾的主,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纨绔子弟。李世民给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师教他学习,还在外出之时让他监国,但是这李承乾却完全辜负了老父亲的期望,他不仅为非作歹,而且还搞同性恋,惹得李世民十分不快。
后来李承乾愈演越烈,一度和李世民的关系急剧恶化,此时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泰趁虚而入。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出,虽然长的很胖,但是很会讨李世民的欢心,李世民对他也是非常疼爱。他积极地为自己造势,招贤纳士,拉拢人心,一度称为太子之位的热门。此举引得李承乾很不满,于是便派人刺杀李泰,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3并且发动政变想要逼宫,结果失败了,而李泰却因此被李世民看重。
但是长孙无忌却反对立李泰为太子,因为他与李泰不是一条线上的,于是他便将李治推了出来,而经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也开始考虑立谁为太子,因为他太清楚权势的欲望有多可怕,为了保全自己其他的儿子,他想到只有立生性怯懦,善良的李治为太子,才可保全。所以说为什么会立平庸的李治为皇帝,或许从某种角度考虑,可能只是出于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