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
对于瓜字的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8理解,我认为不是西瓜的瓜,如果是西瓜的话,会种在黄台下么?况且西瓜的没棵秧上往往只能接一个到两个,不至于接三四个那么多。黄台,我认为是土台,就是类似的黄土墙之类的东西,瓜苗倚着黄土墙而生长。我以为李贤在这里用黄台二字而不用什么藤条或者别的,意在表明言上,就是暗暗的指向皇上和皇后一方,黄台有代表权位之意,指皇子们在皇帝皇后身边在天子身边长大,由皇上和皇后共同抚育成人之意。瓜熟子离离,是指瓜熟时瓜的籽很多,子同籽。此句内容结束。这里的子暗指皇子,两句的核心也在此。后面转而说摘瓜,这里摘的是瓜,而不是子!子是不能摘的。可是为什么前两句要说到子,我认为主要就是让读者能深刻的理解诗句的内在意义。摘瓜是在瓜熟之后,而不是在瓜没熟时,所以这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给瓜“留种”的意思。后面四句没什么深刻的意思,就是一个摘瓜的过程,如果和当时的政治联系起来的话,我以为如下:
首先,武则天的嫡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而前太子李忠被废,李忠非武则天亲生,故曰一摘使瓜好,第一摘,摘去李忠太子之位,而接以嫡长子李弘。这第一步,达到了使太子为武则天亲生的目的。这样武则天的权利就更大了。
二摘,毒死长子李弘,改立李贤位太子。这样,武则天的四个亲生儿子就失去了一个,此时,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已经死去一个,如果李贤被废的话,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两个亲生儿子了,所以说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如果摘去我李贤的太子之位,勉强还有人接替。所以说犹为可,但是是“犹为”。您勉强还可以再立一个太子出来,而此时再立,就已经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了。
四摘抱蔓归,如果您把第三个亲生的儿子立为太子然后再废黜的话,那么您就只能再立,可是,再立的话,就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了,最后一个!请问,这个您还要继续摘么?恐怕武则天摘了这个瓜之后,他的四个亲生的儿子也就一个都没了,到时候武则天该怎么办呢?这第四个瓜是最后一个,是连着瓜蔓的,您干脆连瓜蔓一起抖下来连瓜带蔓抱走算了,最后就什么都没了!
这是一首劝谏的诗,强烈的指出了武则天对太子废黜的频繁,表现出李贤对这件事情的不满以及对自己自身难保的担心。即便这样,也没阻止住武则天对太子的废立,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三个做过太子,四子李旦直接被她推上皇帝的宝座。
但是李贤当初没有料到的是,武则天等的就是这第四个瓜落并且抱蔓而归!因为,只有第四个瓜被摘落之后,她才能真真正正地走出来,成为真正的皇帝!
意思: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百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度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相关出处: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等句出自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知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扩展资料
《黄台瓜辞》全诗虽只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道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专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属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台瓜辞
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字面来意思为到了成熟的季节,瓜蔓上长满了成熟的瓜,在瓜的生长过程中,摘掉一个瓜,能够使剩下的瓜更好地生长,第二次再摘掉一个瓜,瓜蔓上的瓜就变得稀少了,第三次摘掉瓜,当然也还将就着可以,把所有的瓜都摘掉了,种瓜人就只能收获瓜蔓了。
本诗出自李贤的《黄台瓜辞》的第一句,深层次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心狠手辣,把几个儿子像摘瓜一样废立、囚禁。《黄台瓜辞》在史上,是与曹植《七步诗》并列的名篇。相同的是,两源人都面临的是亲人的迫害;略有不同的是,曹植面对的是亲哥哥,李贤面对的是亲母亲。
扩展资百料:
“黄台”,丘名。《穆天子传》说:“天子南游黄台之丘,猎于萍泽。”,意思是天子去南方的黄台丘猎游,在萍泽狩猎。当然,也有可能是李贤当时所在的长安太极宫群和大明宫群中,本就有一个名叫“黄台”的地名。“摘度”暗指“杀”,“离离”,指瓜的果实繁茂众多,呈现出下垂的样子。
李贤此诗,不避重复,一连用了“一摘”“再摘”“三摘”“摘绝”,强调的是武则天连续“摘瓜”,杀害亲生骨肉的狠厉行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种瓜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