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译文:
告子说:“人性如同急流,在东知边冲开缺口就向东流,在西边冲开缺口就向西流。人性没有善于不善的分别,就好像水流本来就没有东西之分一样。”
孟子说:“水确实本来没有东流西流之道分,但是没有上流下流之分吗?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比水总是向下流一般。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的。假如水被拍打而溅起,可以使它高过额头;堵塞水道让它倒行,可以让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本性吗?不过是外在的形式导致它这样,人之所以可以令他干出不善内的事,是因为他的本性受到外部情势的作用而变更了。”
重点实词与虚词:
1.性:本性容。2.犹:好像。3.湍水:急流。4.决:缺口。5.诸:“之于”的合音。则:就。6.搏:拍打。7.跃:“跳起”引申为“溅起”。8.颡:额头(与“页”旁有关的字大多与人的头部有关)
有个名叫李相的官员在读《春秋》的时候,经常把叔孙婼的“婼”字读错了。一个长期在他身边伺候的侍从,百听他把这个字读错,就皱了眉头。
李相就问这个侍从:”你度读过这本书吗?“侍从回答:”是的。“
李相又问:“我每次读到这里,你就会脸色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侍从婉转地回答:“过去我的老师教我读《春秋》时,知他把‘婼’字读成‘绰’字音,现在听您读‘婼’字为‘吹’字音,这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读得不对,所以对自己不道满意。”
李相一听,知道是自己读音有误回,连忙说:“哦,那一定是我读错了,而不是你错了,我是照着书上注文答读的,而你是有老师教过的,你肯定是对的。”经过核查,发现书上的注文果真不对。
李相连忙站起来,让他接受自己的礼遇,把他奉为“一字之师”。
《一字师》这篇古文出自——北宋陶岳《五代史补》
翻译:
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原文: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扩展资料:
1、它指订正一字之误读或更换诗文中一二字者,即可为师。如今用此称呼善改诗文的人;比喻一个人虚心学习的胸怀,即使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为自己的老师。
同时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字句的精心推敲与琢磨,才能让句子更加生动传神,很多好的文章是由好的自字句结合起来的。
2、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3、陶岳,北宋官吏,著作家,字舜咨,永州祁阳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太常博士,尚书职方员外郎,后出为郡守。历官四十余年,有廉洁名。曾为端州(今肇庆)知府,当地老百姓称说,历任刺史、知府不索取砚石的,只有包拯、陶岳两个人。
据《宋史·艺术志》载,陶岳著有《五代史补》5卷,《零陵总记》15卷,《荆湖近事》10卷,《陶康州文集》18卷,《陶陵州集》及《货泉录》。
4、《五代史补》,北宋陶岳著。五卷。采五代十国遗事,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书。作者陶岳,字介立,一云字舜咨。宋永州祁阳人。岳曾为密州幕,又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9历端、宾等五州郡守,为官有清名。所著除《五代史补》,另有《荆湘近事》十卷、《货泉录》一卷、《零陵总记》十五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