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这则寓言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所谓“仁术”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以小易大,见牛未见羊。这就是只复看到量变,而忘掉质变。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制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百地。’对曰:‘然则废衅钟舆?’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这段话度意思是说: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问:“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害怕可怜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要被杀死。”
那个人便问道:“难道就废除了祭钟这一风俗了吗?”
齐宣王却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答?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释义】“居官守法”指为官谨慎,奉公守法。
【出处】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7a64e78988e69d83362法之外也。”
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孝公打算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即将实行的新法将大大提高农民和将士的地位,对秦国在当时称霸于其他诸侯国十分有利。但是,新法又威胁到了贵族和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的利益,因此变法之前就遭到了一些权贵们的反对,弄得秦孝公左右为难。有一天,秦孝公让大臣们讨论变法的事。大夫甘龙和杜挚极力反对变法。他们认为,风俗习惯不能改,古代的制度不能变,否则就会使大家不习惯,国家就会灭亡。
面对这些人的反对,商鞅据理力争。他说:甘龙的话,是世俗之言。一般的人安于现状,学者们沉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人如果让他们当官谨守成法(居官守法)还可以,如果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事,他们就会一窍不通。古代的制度也许只适合古人的需要,但后来制度都变了,以前的制度也就没有了。成汤和武王改革了古代制度,却复兴了国家。所以,古代应用古人的制度,今人应用今人的制度。要想国家强盛,就得改革制度,实行变法。死守着古代的旧俗不变,就会亡国。
秦孝公非常同意商鞅的意见,便拜他为左庶长,于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实行了变法。
【释义】分给我一杯肉羹。引申为分享利益。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争时,项羽本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想法设下鸿门宴,地点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但未能如愿。过了一段时间,项羽占据了秦都咸阳杀掉了秦降王子婴。自称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汉二年春,刘邦在平定了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之后,率大军讨伐项羽,被项羽打败,父亲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活捉。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城中,危急万分,不得不率一小队人马逃逸。此后,刘邦率领从韩信手中接过的军队,继续同项羽对峙。项羽因后方被彭越的军队干扰,绝了军粮,无法迅速击溃刘邦,心里很急。他就在军中放置了一个高高的切菜板,将刘邦的父亲按在上面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2,对刘邦说:“你今日要是再不退兵的话,我就把你的父亲煮着吃了!”
刘邦却回答说:“我与你项羽曾经一起拥戴过楚怀王,并且相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也等于是你的父亲。你如今果真要煮着吃了我父亲的话,那你就分我一杯羹吧!”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恼火极了,真的想立刻把刘邦的父亲杀掉。但他的叔父项伯劝他说:“争天下的人着眼于大事,是决不会顾个人小家的。你现在把刘邦的父亲杀掉了,不会有什么好处,只能增加他的仇恨。”
项羽思忖:如果我真的杀掉了刘邦的父亲,一方面,对汉军来说,刘邦是大义灭亲,为大业而不顾亲情,因而会更加效忠,另一方面,显得我不够光明正大,严重的可动摇军心,万万不可。最后,项羽终于没有杀掉刘邦的父亲。
“居官守法”指为官谨慎,奉公守法。
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孝公打算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即将实行的新法将大大提高农民和将士的地位,对秦国在当时称霸于其他诸侯国十分有利。但是,新法又威胁到了贵族和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的利益,因此变法之前就遭到了一些权贵们的反对,弄得秦孝公左右为难。有一天,秦孝公让大臣们讨论变法的事。大夫甘龙和杜挚极力反对变法。他们认为,风俗习惯不能改,古代的制度不能变,否则就会使大家不习惯,国家就会灭亡。
面对这些人的反对,商鞅据理力争。他说:甘龙的话,是世俗之言。一般的人安于现状,学者们沉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人如果让他们当官谨守成法(居官守法)还可以,如果和他们谈论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2成法以外的事,他们就会一窍不通。古代的制度也许只适合古人的需要,但后来制度都变了,以前的制度也就没有了。成汤和武王改革了古代制度,却复兴了国家。所以,古代应用古人的制度,今人应用今人的制度。要想国家强盛,就得改革制度,实行变法。死守着古代的旧俗不变,就会亡国。
秦孝公非常同意商鞅的意见,便拜他为左庶长,于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实行了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