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成语“不落言筌”是什么意思?-「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白话释意

成语“不落言筌”是什么意思?-「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白话释意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7a64e4b893e5b19e363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

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傥犹於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

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落言筌
【拼音】:bù luò yuán quán
【解释】:言筌: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从中间抽出一句来理解,难免挂一漏万。用汉语成语的说法,就是所谓“断章取义”了。且看全文: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7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他的意思是:
作诗,自有别样成功之道,不是看诗书就能成就的;好诗,自有其别样的情趣,也不是明白“诗理”就能写出的。古人并不是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走前人诗理的旧路,不以辞章来损害情趣(筌,捕鱼之具。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者“用”也,鱼者“体”也),这样才会作出好诗。诗是吟咏情性的。盛唐诸人的诗只在兴趣,如同羚羊角萌生渐长,没有痕迹可求。所以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用思惟去苦求(只能靠“顿悟”。另:“凑泊”,是佛家禅语,指人用“思维”去理解会合),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主张学诗要悟,“悟诗如悟禅”。而要悟诗,就必须读名家的诗,“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这是读诗;写诗呢,就是你问的问题所讲到的。

相关阅读

  • 成语“不落言筌”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世界成语故事
  • bù luò yán quán成语:不落言筌拼音:bù luò yán quán出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来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源"筌﹐鱼笱也。"用法:褒义词注
  • 不落言筌的拼音

  • 成语大世界成语故事
  • B成语:不落言筌拼音:bù luò来 yán quán出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自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百"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度。"用法:褒义词注释:筌
  • 不落言筌造句

  • 成语大世界成语故事
  • 成语:不落言筌来拼音:bù luò yán quán出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源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百笱也。"用法:褒义词度注释:筌,捕
  • 不落言笙什么意思

  • 成语大世界成语故事
  • 【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的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褒义词。 言筌:就是解释说明。 筌:捕鱼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烦恼感情恋爱 感情烦恼恋爱 烦恼感情恋爱,我是不是特别傻 我的人生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怎么办啊?(烦恼感情恋爱) 邓攸的轶事典故 解签:看汝而今两鬓霜,无儿伯道亦心伤,善恶两头分善恶,岂忧膝... 王传福有没有子女 女儿还是儿子? 形容女儿的成语 高中作文说责任800字 一篇以“谈说话”为话题的议论文 小学生实话实说作文怎么写 求一篇以承受为题的800字作文 以“儒”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儒字的成语 儒的成语 求"儒"字开头成语? 成语“不落言筌”是什么意思? 不落言筌的拼音 《沧浪诗话》的原文是什么? 照样子写词语按兵不动带兵的词语 按兵不动还有哪些成语 按兵不动开头的成语 按兵不动属于哪类成语 绕口令大全 求几个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绕口的绕口令 简单又深奥又长的绕口令 两个绕口令,急急急 关于退休的诗句 描写退休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退休的诗词有哪些? 人生如寄岁月匆, 年至花甲忽成翁 且向书斋寻乐趣, 黄昏前... 跪求各位指导,生命至高无上和生命至高无尚哪个对? 至高无尚哪个字错了 至高无尚还是至高无上? 至高无上哪个字错了 有没有含有"硕"字的成语 颜值硕高什么意思,是个成语吗 有墨成语有哪些 各位大神能不能说一些可以表演的化学实验 用理直气壮造句 理直气壮怎么造句? [理直气壮]怎么造句 用理直气壮写一句话 第二个字是争的成语 带树字的成语 (四字成语第二个字是树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第二个字是年第三个字是树 是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完全一致的词语是什么 事先并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一致是什么成语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见解行动一致的四字词语是什么?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的成语 是不约而同还是不 波什么四字词语 有关波字的四字成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