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基本上是这样的
一个人如果订立了很高的目标,最终可能仅仅得到中等的结果,订立中等的目标,结果就可能只得到较低的结果(预期)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意思是: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出处】《周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9易》。
【作者】春秋时期孔子所撰。
扩展资料:
1、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2、后世影响
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周易》为“六经”之首,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影响极大 。
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语出《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百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度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回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答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取法百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易度经》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专能只属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