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南宋至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见有三点:
一是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复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
二是对荆公新制学进行了严厉抨击。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孔庙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定。南宋理学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斥知荆公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形名度数”,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依据,予以无情打击。由于理学在元明清被定为一尊的统治思想,“是当时思想的主流”,荆公新学作为异端邪说遂成不易之论。
三是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佑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道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王安石变法是好的,让北宋的经济发展起来,但是同时也得罪了保守派,因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甚至到南宋的时候,大家有什么不满都会推倒王安石身上。尤其是王安石的女婿蔡卞,他有一个哥哥蔡京在南宋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打着王安石的旗号,使得天下大乱,因此当时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王安石身上,让王安石成为了乱国奸臣。
王安石是古代很有名的政治家,被后人成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神宗当皇上的时候,那时候北宋的政治比较薄弱,宋神宗听闻了王安石的大名,因此把王安石调到京城,让王安石参加政事并且主持变法,想让国家有所改变,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主持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比较全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全部都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以后,北宋的实力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34的确是上去了,军事实力增强,国库的积蓄也增加,可以支持朝廷使用二十年的时间,并且还使得两千余里土地被收复回来,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却危害到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因此保守派们肯定指责王安石是奸臣。尤其是王安石的当时还和程颐、程颢两人关系恶劣,导致后面理学家们对王安石恶意诋毁,说北宋之所以灭亡都是王安石的原因。
王安石去世以后更是把王安石的牌位从孔子庙中扔了出来,到南宋时期,王安石的女婿有一个哥哥叫做蔡京,当时他没有什么机遇,为了能让自己更有利可图,行动方便,他打着王安石的旗号在宋微宗时期做了二十多年的宰相,是的朝廷大乱,后来都指责王安石是乱世贼子。
得罪了当时理学家的大佬,南宋皇帝赵构是理学的粉丝,当然要一起骂王安石了。
大宋王朝还是宋神宗赵顼当扛把子的时候,就认为王安石非常的有才华,当然在当时王安石确实有才,毕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界那是响当当的名家,引得宋神宗赵顼非常之欣赏,就让王安石来帮助治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北宋国力非常虚弱,王安石看到这种情况就跟宋神宗赵顼私聊,咱变法吧,大破大立,把咱们国家改革一新。
宋神宗赵顼一听觉他非常有道理,现在北宋被我治理这么多年,也没啥效果,那就听你的变法,宋神宗赵顼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效果非常的显著,国家个个方面都是在往上走的趋势,但是这种变法宋神宗倒是喜欢,但是在朝内很多人都不喜欢王安石,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9因为他这一变,有很大一部分人利益被他侵害了,所以那些人非常憎恨王安石。
当时的理学家们都开始骂王安石,你这个乱臣贼子,王安石就不服国家这样不变法怎么办,就知道胡乱叭叭,没一个来实际行动帮助君王治理国家的,王安石和理学那一帮人积怨已久,新上任的皇帝宋高宗赵构,是理学的小迷弟,一看理学名家们都骂王安石,那我也骂,于是王安石的骂名就被传开了。
直到后来清王朝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王安石没有那么不堪,他是真心想拯救大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