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汉朝人李广英勇善战,一生经历大小七十多战,他的许多部下都因军功封候,李广至死仍然不过是个二千石的太守,后人感叹说“李广难封”,使他成为历史上怀才不遇的象征。但是仔细想来,李广不能被封侯也许是有道理的。
李广一次去南山打猎,zd夜里饮酒归来,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大声喝斥,禁止通行,李广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回将军也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不久,匈奴大举入侵,皇帝重新起用李广,李广请求带霸陵尉一起去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死了。
李广当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李广派人劝降了800多羌人,当天却又处死了这些投降的人。
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迷路失期,按照军令当斩,李广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迁怒于卫青,打伤了卫青,卫青有气量,没有还手也未声张此事。
古人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一个想负起大任的人,一定要从修好自己做起。虽然李广一生体恤士卒、立下许多军功,但是与挟私怨杀死霸陵尉、乱杀800多已经投降的人的错事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虽然后人从心理上难以答接受李广一生未封候的事实,但是因果报应,展现“李广难封”的历史也是彰显天理的一种方式啊!
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有三:
1,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个看法有第一手的文字资料为据,在日本史学界相当普遍。但因蒙上了一层唯心论色彩,国内持此说者却不多见。
2,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职,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明人董份于是说:“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史记评林》引)此说似以小节论大端,难以令人信服。
3,治军不严,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1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侯是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