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一直听说凤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镇”,带着好奇、探究造访它,果然是名不虚传。这座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湘西小镇,位于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城之间,拥有沱江河和南华山,孕育了沈从文、熊希龄、黄永玉等名人。春日的凤凰犹如一副婉约的水粉画,这小小的镇子上有很多故事等待你来发现……
沱江——凤凰的母亲江
到凤凰,第一眼就看到蜿蜒的沱江和飞架的虹桥。桥下那道潭,名为回龙潭。相传,在明朝前,凤凰人称沱江为龙脉,朱元璋当朝以后,听了风水先生的胡话,认为此处龙脉甚显著,日后很有可能出现新皇帝来夺其大权,一怒之下,就把沱江改了弯道,龙脉也随即被斩断。为了接上断开的龙脉,后人用红岩建桥,这就是今天的虹桥。
清晨,沱江就像婉约的水粉画,春雾如烟,柳丝低垂,微风荡过,吹得心儿也醉了。江水清透,可以看得见海藻张牙舞爪,鱼儿欢快游动,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水底。波光倒映出岸两边的吊脚楼,鳞次栉比,悬江而立,木板为壁,木柱为架,木头经过岁月洗礼,散发出油光锃亮的乌黑色。飞檐向上翘立,栏杆和门窗都雕着精美的花纹。昔日的古建筑,如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65今被改造成一座座客栈、饭馆和酒吧,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洁白的床单搭在栏杆上随风飘动,游客们在楼上的阳台里探出头,悠闲地欣赏着江景。
午后,阳光大大方方洒在江上,江水就像镀了一层薄金,温柔地流动着。泛舟沱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游玩项目,船到万寿宫附近,会遇见苗家妹子与你对唱山歌,如果你不晓回应也没有关系,单单是听她那清丽如黄莺般的歌声就足矣。而在北门码头附近的跳岩和跳跳岩,充满了另一种味道。当地居民告诉我,在古代,跳岩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它由十余个岩墩组成,因为行人通过时需要跳跃而过。如今的跳岩上面搭了木板,虽然不再需要跳着过桥,但因为木板狭窄,经过时还需小心翼翼,如果对面来了人,互相都得侧身相让。后来在旁边新修了另一座石墩桥,由百余个水泥四方四柱,一高一低并列两排组成,经过时也必须一跳一跳的,故命名为跳跳岩。
夜晚,热闹了一天的江并没有静息下来,反而更显喧嚣。霓虹灯闪烁着光,把沱江变成另外一副模样,如果说早上它就像水粉画,那晚上一定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苗族老婆婆们安静地坐在江边,穿针引线,面前摆着卖货筐,里面是她们手工缝制的绣花钱包、杯垫坐垫,还有用苗银打造出的精美的手镯耳环。
凤凰的子孙们
凤凰虽然小,却人杰地灵,这里出过的名人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所以到凤凰,名人故居、博物馆祠堂这类景点不去参观参观必定留憾。
沈从文先生俨如凤凰的一块招牌,他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很多人从其笔下开始了解湘西,了解凤凰。跟先生有关的景点有两处,一是故居,二是墓地。故居是个小小的四合院,中间有天井,用石板铺成。里面陈列着先生使用过的各种家具,其中有他最喜欢的一张藤椅,自他从五七干校返京后,一直用来阅读、会客和休息。书房里摆放着留声机,讲解牌上写着“先生喜欢边听音乐边写作”。
墓地位于沱江畔的听涛山,乍眼看上去很简单,没有繁复的装饰,但仔细察看,方知内涵丰富。先生的表侄,也就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在石碑上题字———“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先生的骨灰到底分成几份安放,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不管怎么样,他终于是回到家乡安息了。
而占地千余平方米的陈宝箴世家博物馆,一不小心,还真容易让人转晕了头。有“中国文化贵族”之称的陈世家,是中国近现代非常耀眼的文化型家族,成员包括了维新派名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他的儿子,诗坛泰斗国学大师陈三立,他的孙子,著名画家陈师曾,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诗人陈隆恪和陈方恪,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陈登恪,他的曾孙,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等等十余人。博物馆里展览着陈家的一些相关的遗物遗照,比如光绪皇帝赐赏给陈宝箴的两张珍贵狼皮,徐悲鸿作的陈三立画像,他们使用过的器具物品,遗墨藏书等等。古宅的修复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困难,经过努力,如今它成为一幅体现凤凰古城的立体画卷。老砖墙,石板路,雕花栏杆,飞檐翘角,馆中套着馆,家中还有家,当地人都说,每每见到这古宅,就像回到了旧时的凤凰。
离开位于老街上的故居老宅,顺着江边来到万寿宫。万寿宫临江靠山,又名江西会馆,顾名思义,由最早在凤凰做生意的江西人建造而成。最早期的万寿宫其实是水府庙,专门供江西人供奉天、地、水三宫。后来江西人发了财,在原基础上拓建,如今的万寿宫由正殿、遐昌阁、阳楼等建筑群组成,作为民俗博物馆,分苗文化博物馆和黄永玉作品展馆两大部分。
凤凰的小路都由青石板铺成,窄窄的老街,地很干净。悠闲地逛逛东探探西,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道从哪下手好。
沈从文故居对面有一家百年老酒坊,酒制品非常正宗,旁边有一家名人书店,单卖凤凰名人的书。
可以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的旅游纪念品,当属姜糖和血粑鸭。制糖师傅当街制糖,光看也是趣味十足———把糖团挂在一边的铁钩上,拉长、绕几圈,再拉长、绕几圈……循环反复几次以后,动作快速地拉出糖条,再扔到切板上,另外一组配合的师傅就用剪刀剪成三角形,这时的糖还带着温热感,即可出售。
血粑鸭则是凤凰最最出名的特色菜,如果你能在当地吃到正宗的血粑鸭,保准会大呼过瘾,如果来不及吃上一道,没关系,也可买真空包装的回家自己烹饪。这道菜实际上是由泡过鸭血的糯米和鸭肉共同烹煮而成,既有鸭肉浓郁的口感,又有糯米的嚼劲,搭配上微辣的佐料,实在是回味无穷。
有人说,凤凰很小,只要半天光景就能逛完看尽。其实不然,当你身在其中,与这座古城同呼吸的时候,才会发现,她是那么的博大精深。
沈从文描写凤凰古城的文章段落:
1、《我所生长的地方》
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常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
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 "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2、《边城》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3、《凤凰》
这地方本名镇筸城,后改凤凰厅,入民国后,才升级改名凤凰县。满清时辰沅永靖兵备道,镇筸镇总兵均驻节此地。辛亥革命后,湘西镇守使,辰沅道仍在此办公。除屯谷外,国家每月约用银六万到八万两经营此小小山城。
地方居民不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0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由于环境不同,直到现在其地绿营兵役制度尚保存不废,为中国绿营军制唯一残留之物。
扩展资料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沈从文是湘西凤凰县人。小说《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2008年茶峒镇已经改名为“边城镇”。但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后来就都以为是凤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从文
《凤凰古城之美》
沈从文
凤凰古城绵亘逶迤于武陵山脉深处,倚山而筑,环以石墙,濒临沱江,群山环抱,河溪萦回,关隘雄奇。明清遗存的东门和北门城楼,连接着半壁城垣,砺山e68a84e8a2ad7a64334带河,气势犹存。汉代已在此建县,名辰阳县。隋时为辰溪,设五寨司。清代设凤凰直隶厅,民国元年改为凤凰县。
沱江镇作为县城所在地,已有1000多年建城历史,自古即为湘西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接川鄂,南连粤桂”,是湘黔来往的交通要道,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乾隆年间,这里商业兴起,集市林立,商旅云集,民国初年更为繁荣。
凤凰古城山川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族风情浓郁,有着“中国最美的小城”之称。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保存有文昌阁、天王庙、奇峰寺、大成殿、朝阳宫等100多处明清建筑,及沙湾古民居区、回龙阁吊脚楼群、沈从文故居等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风土建筑;沱江两岸多飞檐翘角的吊脚楼,与清澈秀丽的沱江交相辉映;古城西郊的唐“渭阳”县旧治黄丝桥石头城保存完好。
始建于明代的“南方长城”———苗疆边墙蜿蜒起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流传数百年的苗族蜡染等至今光彩照人。
凤凰古城的建筑拙朴中带有几分秀色。城内石板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古朴典雅,两旁多是木板房,房檐伸出来,只见一线天。内中店铺,尽现民族特色。
城中心有座建于清末的陈家祠堂,院落布局简洁,院内满铺石板,色调淡雅明快,戏台装修精致,古朴中见秀美。古城东门外沿着沱江,保留着一条狭长的古街,有古城墙、古城门、古钟楼、古码头和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古街两旁的店铺仍保留着当年的门面和旧时的旗幡。
这条古街上有座廊桥,叫虹桥。以旧桥墩为基础,上面新建了一个廊桥商场,中间可走行人。沱江水从虹桥的桥墩下流过,虹桥的倒影映在江水中,江中小敞篷船游弋。在斜阳的辉映下,充满诗情画意。沱江两岸飞檐翘角的吊脚楼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一江春水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在江心。山色青苍雨洗不去,鸟声宛转随风而来。江中渔舟点点,山间鸟声啾啾,岸边炊烟袅袅,桥畔笑声朗朗......凤凰古城,叫人如何不留恋。
凤凰古城是苗族聚居地。每逢苗家喜庆的日子,都能听到高亢激越、浑厚悠远的鼓声。在吊脚楼外的绿茵上,在哗哗的溪流旁,成群的苗族青年男女,围在一堆堆篝火旁,挥动着鼓槌,在一面面牛皮大鼓上敲击。
高潮时,伴有木叶、唢呐的吹奏声和苗歌声,与鼓声交汇融合,像一首原始古朴的交响曲,将人带入一个神奇的音乐天地。这就是起源于唐代的凤凰苗族花鼓,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湘黔苗族都有花鼓,唯有凤凰花鼓独树一帜,它是一种慢鼓,鼓声雄壮威武。
扩展资料: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