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洁白以自爱,清廉以自律,清高以自尊;淡泊以自居,淡交以自制,平易以自恃。
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生。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 隐逸列传》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2,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淡泊名利,动静相济,劳逸适度。华佗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中国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我们的民族本来提倡智慧,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傅雷家书》
意思是看穿人世间的一切,指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知
出自: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释义:到了第二天,却并不来邀约我,只一个人前往,这难道不是看穿一切,顿开茅塞道么?
看破红尘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扩展资料: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内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容。佛法千言万语,总归一句是:看破、放下。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没有“纵缰什么什么”的成语,“()缰()()”的成语只有4个:
1、名缰利锁
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缰:缰绳。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知出处】宋·柳永《道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2、名缰利索
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内名缰利索么?”
3、利缰名锁
lì jiāng míng suǒ
【解释】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出处】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4、脱缰之马
tuō jiāng zhī mǎ
【解释】比喻脱离羁绊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容,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为何团团转?只因绳未断!”
什么绳未断?名利之绳!
“名缰利锁”,意思是名利的缰绳和锁链。
怎样可以挣脱名利绳索的束缚?看破红尘!
看破红尘,才能挣脱名利的绳索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