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不差上下
bù chā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不分高下,差不多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百《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2.不得人心
bù dé rén xīn
成语解释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度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成语出处《太平经》:问“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3.不懂装懂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成语解释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成语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4.不敢答高攀
bù gǎn gāo pān
成语解释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版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成语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5.不敢造次
bù gǎn zào cì
成语解释造次:仓促、鲁莽轻率。指不敢匆忙地权或鲁莽草率从事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如下:
不时之需、不白之冤、不速之客、不败之地、不臣之心
1、不时之需
【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译文: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以等待您不时之需
【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近义词】不时之须、备而不用
【反义词】一定之规
2、不白之冤
【解释】: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译文:元咺出逃,不是贪生怕死,确实要为太叔伸不白的冤屈罢了!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好人被冤枉
【近义词】屈打成招、沉冤莫白、覆盆之冤、含冤负屈636f70797a686964616f365、负屈含冤、复盆之冤
【反义词】真相大白
3、不速之客
【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出自】:周姬昌《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文:来了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主人殷勤地接待他们,尊敬的结果吉利
【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近义词】不招自来
【反义词】非请莫入、特约嘉宾、不辞而别
4、不败之地
【解释】: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去了敌人的失败的原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用于处于优势
【近词】百战不殆、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
5、不臣之心
【解释】: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出自】: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是时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主,外托公义以答拒之。”《晋书·周处传》:“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译文:这时袁术暗中有不我的心,不利于国家有长主,表面公义来回答的抵抗。”《晋书·周处传》:“听说王敦有不我的心,访问经常切齿。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阴谋,所以最后访问的时候不敢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