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其实李广本来是有机会封侯的,但是他犯了一些错误,导致他一辈子都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虽然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但是在带兵打仗方面实在是太有性格了,虽然常常因为不守规矩让敌方没有防备而取得胜利。但是他的这种作战方法一旦失败的话,那么面对的可能就是全部被灭的结局。如果是比较小规模的作战的话,那么他的这些方法还是很好用的,但是如果是大兵团作战的话,一旦失败,整个军队就完了。
作为一名将军,他不应该拿所有士兵的性命去冒险。尽管他非常得有自信,但是身为皇帝,对于如此出格的将军还是无法完全信任的。纵观李广的一生,虽然参加过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役,但是基本上胜利的都是比较小规模的作战,然而失败的话往往是比较大规模的战役,与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虽然他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与他犯的错误相比,这些贡献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他的表现不太好,当时的梁王准备谋反,身为朝廷官员的李广,他却私下里接受了这个梁王的东西,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另外在对e68a84e8a2ad7a64362少数民族作战的时候,将对方打败以后,李广还杀了不少的俘虏,这着实损害了汉朝的形象。其他少数民族看到这种情形,就决定不投降了。另外他本人还存在公报私仇的情况,利用机会将跟自己有过节的人杀掉,这些都是他不能被封侯的原因。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其中的两个人都是西汉名臣,一个是不服老的冯唐,一个是力战匈奴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使匈奴人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之一。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善骑射,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身经百战。汉文帝曾说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然而,当时机来了,李广何止不是万户侯,连最普遍的爵位都没有得到,这是汉文帝决计料想不到的。汉文帝时期,汉朝很少和匈奴开战,初出茅庐的李广仅参加了萧关之战。
到了景帝时期,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平定七国之乱,因夺敌战旗立功,但又因梁王私自授予李广将军印,所以回军后,朝廷对他没有封赏,他错过了第一次封侯的机会7a64e59b9ee7ad94332。
汉景帝时期,边关吃紧,朝廷调拨李广抗击匈奴。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但是,这些毕竟是小规模战斗,谈不上论功封侯。
汉武帝时期,一改以往对匈奴政策,分四路大军,主动进攻匈奴。卫青一战封侯,李广可能是因为长期在边关对抗匈奴,名声太响了,匈奴集数倍兵力,活捉了李广,将李广放在两匹马之间的网上。
李广飞跃而起,夺马而逃。匈奴人一脸懵逼,这位汉朝将军会飞啊!因此,李广获得了匈奴“汉之飞将军”的称号。就这么可笑,飞将军李广的名号竟然是因为战败被抓,这也使他错过了第二次封侯的机会。
因为战败,李广被判处死,花钱赎罪,成了平民。后因匈奴入侵辽西,李广再次被起用,任右北平太守,并在这里射中了“石头”。即“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来历。
卫青任大将军后,曾于元朔六年,和元狩三年出兵匈奴,李广均随军出征。大多数将领都因为斩杀敌人数目符合条件凭功封侯,更诞生了冠军后霍去病,而李广的军队没有功劳!
张骞和李广一同出征,李广勇猛退敌,但因为张骞援军不及时,全军覆没,战败。张骞行军迟缓,延误当斩,花钱赎罪成了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奖赏。李广第三次错过了封侯的机会。
李广十分的郁闷,和匈奴打过无数场仗,为何总是不能封侯呢。于是就私下问星象学家王朔,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打了这么多场仗,连不如我的人都封侯了,为什么我就没被封呢。我命相不好吗?王朔反问李广,将军有过什么遗憾的事吗。
李广说他在做陇西太守时,八百羌人造反,他引诱羌人投降,却把他们都杀了,这是他的遗憾。王朔一句话道出了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王朔认为,李广杀降,罪过太大,所以不能封侯。在最后一次出征匈奴的时候,60多岁的李广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因罪被送往军官处,不堪忍受刀笔吏的侮辱,自杀而亡。
名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对匈奴大小70余战,竟然至死都没成功因功封侯。也因如此,博得了后人的同情,后世对他大加鼓励和赞赏。无论是唐64名将,还是宋72名将,李广均在列。
西汉时期多次远征匈奴的故事家喻户晓,飞将军李广生平军功赫赫,更是被人传为佳话。但飞将军李广的命运多舛,他立下汗马功劳却未能封侯,最终忧郁自尽而死,令人可惜不已,那么为何李广一生都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8未能封侯呢?李广的一生都是机不逢时,汉景帝时期重文轻武,可他偏偏是一位武将。在与匈奴的多次对抗中,匈奴对李广的威名震慑,所以把兵力集中对抗李广,导致他的战功平平。同样在平定七国叛乱时他私领梁王刘武的封国梁国的大将军印,这也导致他与封侯擦肩而过。
到汉武帝时期,他已经白发苍苍,而武帝更加看中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时期他第一次出击匈奴,因为他声名大噪,汉武帝只给了他一万兵力,而伊稚斜却率13万匈奴铁骑攻击李广的军队,结果寡不敌众全歼了李广一万骑兵,他还被生擒,虽然后来逃出,但这也影响了他之后的多次战役。
最后一次漠北之战,因为汉武帝与卫青的私心,汉军统帅卫青决定四路夹击全歼匈奴军主力。但是李广率领的军队出现了问题,由于向导逃亡,李广的军队迷失了方向。最终卫青只能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攻匈奴,不过卫青确实是帅才,此战汉军大获全胜。
直到卫青班师回国时,李广的军队才姗姗来迟。没有在战场上拼杀是军人最大的耻辱,李广觉得羞愧难当。李广忠心耿耿,却因此事失误导致他自尽而亡。纵观李广一生,他虽立有战功但都因为机缘巧合使得他未能封侯,这对于一直渴望封侯的李广来说是终身遗憾。李广虽然在战事上出现失误,但他任然是一位忠勇之士,值得我们敬佩。那么,李广应不应该被封侯,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