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的“止”是“制止”的意思。
基本字义:
1、停住不动:~步。截~。
2、拦阻,使停住:~痛。禁~。
3、仅,只:~有此数。不~一回。
4、古同“趾”,脚;脚趾头。
组词如下:
停止、阻止、岂止、止境、防止、止息、中止、举止、劝止、何止、抑止、静止、禁止、栖止、行止、息止、底止、终止、观止、为止、截止、起止、废止、休止、止步、遏止、不止、憩止、拒止、阳止、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
白话版《说文解字》:止,底部的基础。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 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组词解释:
1、停止:不再进行;不再实行。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
2、阻止:阻拦制止。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于八月二十四日阻止了敌之进攻。”
3、岂止:犹何止。
王鲁彦 《我们的学校》:“我们这一个学校,岂止是建筑方面跟着时代改变了,就连组织和课程也显得进步了。”
4、止境:终点,尽头。
徐迟 《牡丹》二:“是剧本给演员以生命,以永无止境的创造的天地。”
5、防止:防备制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八章:“让他们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4受到正面的压力时继续向南突围。”
而:连词,无意,承接上下句的连贯。
出自战国列子《愚公移山》,原文选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而:结构助词,表并列。
【出处】《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6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扩展资料
1、《愚公移山》创作背景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
2、《愚公移山》鉴赏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