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的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典故: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7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造句:
1、想成功却又不努力,岂非南辕北辙?
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3、做事如果无视客观环境,只凭主观想法,结果往往与事实的需求南辕北辙。
4、做事情不但要有目标而且要讲方法,只讲目标不讲方法,南辕北辙怎么完成?
5、你一面急着想要减肥,一面却荤甜不忌,南辕北辙,难怪越减越肥,一点没有成效。
6、你嘴里说要实行爱的教育,可是动不动就要体罚,说的跟做的南辕北辙,教育的效果当然不彰。
7、要振兴经济,就必须开放门户,互通有无,现在却在操舞政治,闭关自锁,如此南辕北辙,民生怎能不凋敝,经济怎么不衰退呢?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百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度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知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道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版,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权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意为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知形象。
南方小镇 不是成语,南 开头的成语如下:
南贩北贾 为了谋生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8而到处奔走。
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南冠楚囚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南箕北斗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南金东箭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南柯一梦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南面百城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南腔北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山可移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南鹞北鹰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南州冠冕 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南船北车 比喻行踪不定。
南郭处士 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南航北骑 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户窥郎 称女子偷看男子。
南橘北枳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南蛮鴂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南蛮鴃舌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南面称孤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南去北来 指来来往往。
南山铁案 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南舣北驾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棹北辕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征北伐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南征北讨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