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来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扩展资料:
文字狱有关案源件
《南山集》案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甚感愤慨,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
康熙五十年(1711年),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因为书百中用南明年号并涉及多尔衮不轨之事,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
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度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戴氏同族人问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
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三百多人答,后来康熙帝心存不忍,改戴名世凌迟为斩刑,本来应处斩刑之人如戴家、方家都流放黑龙江,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文字狱
意思是:辽阳是遭贬谪名士的流放地,塞外流人之众,成千累万。
出自清代丁介《出塞诗》。
原文:
万里关河竟渺茫,沙场一去鬓如霜。
贺兰山外笳声动,鸭绿江头草色黄。
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君王倘恤边庭苦,早赐金鸡下白狼。
译文:
函谷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与荒原。参战平乱、守城戍边的将士们、遣送出塞的流人们黑发一去鬓发如霜还未还,西至贺兰山边地,东至鸭绿江城头都有这些将士们及流人与流人文士,他们奉献了青春又奉献了终身。
辽阳是遭贬谪名士的流放地,塞外流人之众,成千累万。国家倘若怜悯与体恤这些保家戍边将士与流人的艰苦与卓绝,就应该早日颁诏奖赏保家戍边将士们,释放流人与流人文士,使其回归家乡,落叶归根。
扩展资料
清初肇始,统治者出于禁锢思想,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尤其是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大批中原和江南士人因政治反抗、朝廷党争、文字狱及扩大化的刑案被处罚和牵连,相继流放到东北,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流人潮。
因为清代盛行“连坐”,即一人犯法,户灭九族,所以流人的遣戍,往往是拖家带口,一人获罪,全家全族流放,少至几人,多至几百人,所涉地区也非常广泛。
曾在康熙年间到宁古塔探望被流放父亲杨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6越的杨宾则在《柳边纪略》中感慨道:“当是时中土之名卿硕彦,至者接踵。”佟冬主编的《中国东北史》说:“真正因罪被发遣的流人,先后在四五万左右,加上家属当在十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占乾隆中叶东北人口总数的四到五分之一。”
这样一个庞大的流人群体,其中知名的文士就有数百人,而且不少人在流放前即才名素著,被流放后,在困厄的环境中,仍然搏命治学,勤于写作,为后世留下了可观的著作和珍贵的遗产。其中许多著作虽已散佚,但今天尚能见到的诗作仍有近万首之多。
据张玉兴先生的《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所选流人诗作者48位,诗558首,其中有19位流放诗人有传世诗集。这些被流放的诗人,既有名家巨子,也有普通文士;即有晓通天下的学子须眉,也有堪比易安的词家才女。
这种现状,让康熙朝的诗人丁介无比感慨,并作《出塞诗》以纪。诗中既说明了流放者的数量之众、身份之高,也描绘了东北边庭的荒凉和流人企盼赦归故里的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当历史名城遇到丹佛斯,供热行业改革悄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