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这是因为齐宣王识人不清,喜欢集体演秦,忽略了个人。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
这个故事出自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出处,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扩展资料: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e68a847a64336,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滥竽充数
首先是历史背景,这和当时君主的政策息息相关,上行下效的结果,是导致很多投机分子浑水摸鱼的根源;其次是选拔官员的工作失误;最后是南郭处士的个人原因,具有投机取巧的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9一个什么道理?
三、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4.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9.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2—24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3.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范仲淹罢宴》,完成文后问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5.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6.《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这是初三的你看看行吗?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的优点: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为个人为家庭为事业而出人头地;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必有超人的人际关系;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zhidao,以假作真,有超人的胆识,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选举皇家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回自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周围的管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答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难道不是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古以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