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过而能改
【释义】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过河拆桥
【近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反义】饮水思源
【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用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过河卒子
【释义】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过化存神
【释义】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出处】《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过江之鲫
【释义】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出处】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
过街老鼠
【释义】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过路财神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4
【释义】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过目不忘
【近义】过目成诵
【释义】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用例】公~,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过目成诵
【近义】过目不忘、一览成诵、一目十行
【释义】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用例】天资高妙,~,出口成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过桥抽板
【近义】过河拆桥
【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用例】只要你不要~,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过甚其词
【近义】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反义】恰如其分、实事求是、适可而止
【释义】词:话,言词;甚:超过。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用例】赵伯韬藐然摇了一下头,再坐在沙发里架起了腿,只淡淡地说了四个字:“~。”(茅盾《子夜》九)
过庭之训
【释义】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过屠门而大嚼
【释义】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用例】她做母亲的至少也该让孩子们到马路上睁大了惊异的眼睛,聊且“~”。(茅盾《过年》)
过为已甚
【释义】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用例】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过五关,斩六将
【释义】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过隙白驹
【释义】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用例】恁兄弟一片功名心更速,岂不闻光阴如~。(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过眼烟云
【近义】过眼云烟
【释义】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用例】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
过犹不及
【近义】过为己甚
【反义】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释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用例】据老夫看来:这是“~”。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
“天下奇才”不是复成语,类似成语是“旷世奇才”。旷世奇才 kuàng shì qí制 cái 【解释】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出处】明·屠隆《彩毫记·祖饯都门》:“李公旷百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结构】偏正式【用法】作宾度语;指才能出众的人【近义词】旷世逸才【例句】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二回:“倘问要求旷世奇才、名重天下之人,惟有御史杨公令公答子方才当得起。”
1、风流潇洒
拼音:fēng liú xiāo sǎ
成语解释: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成语出处:明 徐复祚《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4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成语例子:林海音《婚姻的故事》:“听说他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
2、风流倜傥
拼音:fēng liú tì tǎng
成语解释: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成语例子;她的男人祖上也是一个满皇后裔,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私下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陈染《私人生活》)
3、风度翩翩
拼音:fēng dù piān piān
成语解释: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成语例子:门外走进一位男士,身材修长、风度翩翩。
4、风华正茂
拼音:fēng huá zhèng mào
成语解释:风:风采;华:才华;茂: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成语出处: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成语例子: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5、倜傥之才
拼音:tì tǎng zhī cái
成语解释:倜傥:卓异;才:学问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
成语用法:倜傥之才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kuàng shì qí cái]
旷世奇才
编辑
旷世奇才,读音:kuàng shì qí cái,汉语成语,释义:旷世:绝代,空前。当代少见的才能出众的人。出自明·屠隆《彩毫记·祖饯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