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从中间抽出一句来理解,难免挂一漏万。用汉语成语的说法,就是所谓“断章取义”了。且看全文: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7,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他的意思是:
作诗,自有别样成功之道,不是看诗书就能成就的;好诗,自有其别样的情趣,也不是明白“诗理”就能写出的。古人并不是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走前人诗理的旧路,不以辞章来损害情趣(筌,捕鱼之具。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者“用”也,鱼者“体”也),这样才会作出好诗。诗是吟咏情性的。盛唐诸人的诗只在兴趣,如同羚羊角萌生渐长,没有痕迹可求。所以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用思惟去苦求(只能靠“顿悟”。另:“凑泊”,是佛家禅语,指人用“思维”去理解会合),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主张学诗要悟,“悟诗如悟禅”。而要悟诗,就必须读名家的诗,“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这是读诗;写诗呢,就是你问的问题所讲到的。
日子,是时光写给人们的信,但是不落言筌,努力的因为日子的流逝而越来越接近成功,而懒惰的人却只能渐渐平庸无为。
“不落于言筌”
释义: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言筌:就是抄解释说明。
筌,捕鱼的竹器。
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中国哲学的传统,把用词叫做“言袭筌”。按照这个传统,最好的言说是“不落言筌”的言说。
附:
荃
quán
古同“筌”,捕鱼的竹器。
筌
quán
捕鱼的竹器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读知书与作诗之关系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言诠: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落言诠: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