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2、未到千般恨不消: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3、到得还来别无事:(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4、庐山烟雨浙江潮: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出处:《观潮》——宋·苏轼
扩展资料
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舍看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一种观点是“不过如此”。庐山烟雨浙江潮,感叹:“不过如此!”
另外一种观点是“正是如此”。认为:首句为想像、听说中之景。末句为目睹后之景。作者的追求得到了满足,没有失落,没有遣憾。禅意是,很多人终身在追寻某种东西,未追求到手时是痛苦,追求到手后是厌倦、无聊。
觉得“不过如此”,这样一来,人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5生便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作空虚而沉闷的摆动。而具备了平常心,体验了生活禅,你在实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标时,在看到了“庐山烟雨浙江潮”之后,发出会心的微笑:“正是如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
一、原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二、注释来:
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三、译文: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四、出处:《观潮》——北宋·苏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源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舍看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zhidao
一种观点是“不过如此”。庐山烟雨浙江潮,感叹:“不过如此!”另外一种观点是“正是如此”。认为:首句为想像、听说中之景。末句为目睹后之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潮
浙江海潮,是天下宏伟的景观。每月从十六到十八这三天海潮最为盛大。当潮水刚刚从远远的海那边过来的时候,仅仅像一根根白色的线;不久,渐渐的近了,就像玉砌的城墙积雪的山岭一般,接着从天边汹涌而来,潮水声如雷鸣,震撼激荡,淹没天日,气势雄壮极了。杨万里诗里所写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正是这种景象啊! 每年京城的长官到浙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3江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舰分列在江边;不久就演习五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各种变化,还有士兵在水面上乘马、耍旗、举枪、舞刀,就好像在平地上操练一样。忽然间四处冒出滚滚黄烟,人和船一点都看不见了。水炮爆炸,声响轰隆,好像山崩一般。等到浓烟散去,水波平静下来,江面上一条船的踪迹都没有了,只剩下被烧毁的“敌船”,随波漂流,逐渐远去。 几百名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举十面大彩旗,争先恐后的迎着潮水游去,在阵阵巨浪中翻腾出没,忽隐忽现,但手中的旗帜却一点都不被潮水打湿,他们以此来自己的高超本领。 江岸上下十几里间,满眼是带着首饰的妇女,穿着华丽衣裳的游人,车马堵塞了道路,吃的、用的东西都比平时贵了一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7a64e58685e5aeb9334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为壮观。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一般,慢慢地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地冲荡太阳,气势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即杨万里)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可直译)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波浪流走了。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