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插zd秧诗》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农人插秧时的见闻觉知,实际上已经将修道时的内在境界和奥秘全部含摄无余。“手把青秧插满田”中的“田”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田,也即所有众生本有的犹如虚空一般的如来藏的光明,这句话中的回“插秧”动作是指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一切所作所为,如睹物闻声、行走坐卧、语默动静等。整句话的意思是,犹如青秧插满水田一样,人们平时的一切思想、行为和语言等都是在犹如虚空般的如来藏的光明中生起和消失,虽然如此,如来藏空性和光明的本性从来就没有动摇和迁变过。
拓展资料
《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契此和尚:五代梁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答人,号长汀子。他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插秧诗》
一、全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抄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二、释义
手里拿着秧苗把水田全都插满了,低头就可以看到田里的水倒映着天空。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看上去是边插边后退,但却一直是在向前。
三、作者
作者是契此和尚,这首《插秧诗》是南北朝时代的布袋和袭尚在游化民间的时候所作。布袋和尚名契此,五代后梁时人,姓氏和籍贯不详。他早年在岳林寺出家,经常以杖荷一布袋四出行走,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或者干脆称他为“布袋”。
扩展资料:
诗中最后一句“退步原来是向前”中的“退步”比喻将平时关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转过来,觉照自己的身心。凡夫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也即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zhidao外境上。
到外境上去攀缘妄想,而对内心所起的种种错误心念也从来不去观察,对身心的究竟真相也不去参究。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低头”、肯“退步”,就一定能渐渐了悟诸法的真相,所以诗中说“退步原来是向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插秧诗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7a64e4b893e5b19e330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相传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唐僖宗年间,奉化出了个名僧,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时常携一袋,随处寝卧,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