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不()之地,填字:毛。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他们小事大事都讲究和谐,(但是如果都死板地按照和谐来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9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礼的作用,以遇事都讲究和谐为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讲究和谐,(但是如果都死板地按照和谐来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扩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二、《论语》发展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大由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不刊之论 不速之客 不毛之地 不情之请 不解之缘 不经之谈 不惑之年 不舞之鹤 不虞之誉 不白之冤 不易之论 不时zhidao之需 三寸不烂之舌 不逞之徒 不羁之才 立于不败之地 万夫不当之勇 不祥之兆 不义之财 不祧之祖 不腆之仪 不时之须 不次之迁专 不急之务 不识之无 不治之症 不迁之庙 不刊之说 不刊之书 不刊之典 不次之位 不败之地属 不臣之心 不易之典 不世之业 不世之功 不正之风 不挑之祖 不根之论 不牧之地 不讳之朝 不费之惠 不祧之宗 不食之地 不经之说 不讳之路 不讳之门 不羁之民 不及之法 不测之忧 不测之罪 不教之教不经之语 不奈之何 不轨之徒 不解之仇 不测之祸 不拔之志 不赏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