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女真族和满族是什么关系?

“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女真族和满族是什么关系?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满州族前身就是女真族,在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州族。
两者关系历史资料: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为满州族。
女真族内容介绍: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满族内容介绍: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

是同源但不是同族。满族从人种学上分类属于通古斯人种,而女真属于蒙古人种中的室韦族群;
女真建立的金被蒙古灭国后女真人流散各地,后来逐渐演变成二部分,即生女真和熟女真。
生女真是指回到了白山黑水之间,继承了原来女真生活方式的女真人,也就是后来的建州三卫,满族的前身。
熟女真是指和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基本以定居为主,脱去了渔猎特色的女真族。
女真文字由于没有历史文化积累,完全是根据皇帝旨意的急就章。在金国尚在时就不流行,金亡后很快就和西夏文字一样消声觅迹了。游牧民族可以武力征服,但必被汉族同化,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至于满族的农奴制,刚才说过了满族的前身是生女真。他们已经完全是游牧民族了。农奴制正好适合他们的社会发展度。

1、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为建州女真首领,其子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族,后自称为"满族";

2、女真只是一个庞杂的民族集合体的概称,类似于突厥系,分支众多,而满族特指皇太极系;

3、皇太极改族名原因:第一,清朝统治者对于自己的先人曾受到明朝的统治,十分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2避讳;第二,古代汉人对女真族有普遍的仇恨心理,因为女真所建立的进政权,经常下南掠夺百姓,为了避免汉人的仇恨,缓解国内的矛盾,因此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11世纪向契丹称臣。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完颜绥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其子完颜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石鲁之子完颜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为满州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清朝



【转载】
一 两个民族的起源与民族构成

女真人的族源异常复杂,它开始被称呼为"女真"时只是一个庞杂的民族集合体的概称,类似于突厥系,分支众多。其生存方式类似西方的斯拉夫民族,都是发源于森林的民族,虽然包含有游牧的部落,但整体上并不完全以游牧为主。女真人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北宋时。
满洲(通古斯)人根据中国百科全书记载,是蒙古人种的北极亚人种,与爱斯基摩有亲缘关系。叶赫那拉·根正(慈禧弟弟的孙子)郝晓辉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也写到: "最早满族是从通古斯来的,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在西伯利亚可能是受到了俄国哥萨克人的排挤,因而迁徙到中国明朝的东北,被当时的中国明朝政府收留。"满洲"的形成远远晚于女真,成立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写到: "说起清廷,或者说满族的传说很复杂,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的往上追溯,也只有六代,到上面第七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记载了。我们家的家谱上也是这样。"在构成上"满洲"还包括汉族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3,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分。确切的说当时的满族只是一个政治团体。
英国的大百科全书也说满洲人自称是女真的后代。那么为什么满洲人要自称是女真人的后代呢?可能是满洲人的祖上被女真统治过,所以自称是女真后代。打出了与早期女真人同源的幌子,以便反叛明朝,建立政权。就像当年匈奴人刘渊一样,为了占领中国,居然也打出了“汉”的旗号一样,滑天下之大稽,为了政治目的而欺世盗名。事实上,满洲人也曾经自称是日本人的后代,这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为了政治上的目的--------建立满洲国。在溥仪为祭祀日本天照大神而特发的"国本奠定诏书''中,满人认祖宗是清河源氏,以天照大神为国教,视日本先祖为满洲先祖,修建国神庙。
二 "女真"与"满洲"的历史发展比较
1,女真在金国后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蒙古人灭亡金国后,对其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根据1183年(金大定二十三年)金国公布过的人口统计,女真人只有400多万。在经历战乱和屠杀后,残留的女真后裔被继续汉化,以至于在蒙元占领中国时期明确规定“女真生长汉地,同汉人”,这个时候的史料也记载“父虽虏种,母实华人…非复昔日女真。”说明女真人在蒙元已逐渐失去了民族特征,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换个角度思考,即便女真的后裔当时没有汉化,在这漫漫800多年里也与周边其他民族融合了,不可能在几百年后繁衍出一个庞大的满州族。
2,距金国灭亡几百多年出现的满人,还在氏族公社和奴隶制之间徘徊---金国的时候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封建社会,怎么他们的后代过了几百年不但没有进化却退化到奴隶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同一个民族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因此,如果"女真"与"满洲"是同一个民族的话,世界历史必须对这种特殊现象重新进行研究,可能全人类的历史都要重写。

三 双方民族文字的巨大差异
文字是传承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载体,我们看一下东亚一些文字的发展路线吧:
汉字-〉女真大字
汉字-〉女真小字
回鹘文-〉蒙古文-〉满文
可见女真和满族的文字来源是不同的,从文字发展上看应该不是一个民族。

女真文是金代用于记录女真语言的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很像汉字。笔画有横,直,点,撇,捺。 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向左换行。

满文是拼音文字前期参照蒙文创立,后来又有所改进。 但是满文和女真文是属于不同的文字。而且文字本身毫无相似之处。 满人只恢复蝌蚪文,如果真是女真人后代的话,为何不恢复类似于汉字的金国字?
其实就算文字有着许多的共同点都不能证实是同一民族。 比如:日本文字,西夏文字,契丹文字都是根据汉字所创,但使用者是几个不同的民族。更何况女真文字和满文的巨大差别,更难以证明双方是同一个民族了。
四 两个民族服饰上的不同
1 女真服饰
女真人的服饰受汉族影响很深,明显也是交领衣服《三朝北盟汇编·女真传》说女真服饰“衣短而左衽”。宋人的《虏廷事实》中说女真:“自古以来披发左衽”。
侵入黄河流域后,女真头饰有裹逍遥巾的,即以黑纱笼髻,上缀五钿,年老者为多。冬戴羔皮帽。《金史·舆服志》记载,女真女子喜穿遍绣全枝花的黑紫色六裥襜裙,襜裙就是前引《大金国志》所说用铁条圈架为衬,使裙摆扩张蓬起的裙子。上衣喜穿黑紫、皂色、绀色直领左衽的团衫,前长拂地,后长拖地尺余,腰束红绿色带。许嫁女子穿褙子(称为绰子),对襟彩领,前长拂地,后拖地五寸,用红、褐等色片金锦制作。头上多辫发盘髻。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女真进入中原后,服饰受到华夏族影响后,衣着逐渐比较华丽的,发型与饰物也讲究起来。
事实上,随着金国的汉化,女真人逐渐直接干脆穿戴起了汉服。金国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十二月,朝廷颁布如下禁令:“禁女直人不得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犯者抵罪。”并且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金史》卷四三《舆服志》(下)云:“初,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这大概就是大定二十七年的禁令内容。章宗时也多次颁布过类似的禁令。金国泰和七年(1207年)九月,“敕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由这些政府禁令可见:女真人却纷纷改着中国人的服饰,并且屡禁而不止。
而反观满族的服饰,大拉翅,高跟旗鞋。衣着不但没有进化,反而比女真服饰粗糙,尤其是领口为右衽,女性的头部饰物更与女真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他们是女真后代的话,在明末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时,穿戴的肯定是汉服才对。
五 民族姓氏的不同
《金史》记载的女真姓氏有:完颜、乌古论、纥石烈、徒单、女奚、兀颜、蒲察、颜盏、温迪罕、石抹、奥屯、孛术鲁、移剌、斡勒、纳剌、夹谷、裴满、尼忙古、斡准、阿典、阿里侃,温敦,吾鲁,抹颜,都烈,散答, 呵不哈,乌林答,仆散,术虎,古里甲。
另一方面,随着侵入中原,女真人逐渐采取了汉族姓氏。上文提到的有关服饰的几条禁令,都包括了禁止女真人使用汉族姓氏。金国世宗、章宗时期曾屡次下诏加以禁止,大定十三年(1173年)五月,“禁女直人毋得译为汉姓”,说明此时女真人改用汉姓的情况已经比较常见了。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十二月,朝廷再次颁布如下禁令:“禁女直人不得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犯者抵罪。”前面已经说了此次禁令还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章宗时也多次颁布过类似的禁令。明昌二年(1191年)十一月,“制诸女直人不得以姓氏译为汉字”;泰和七年(1207年)九月,“敕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这些禁令同时也说明了采取汉族姓氏是整个女真社会的风气。至金朝后期,几乎所有的女真姓氏都有相应的汉姓,据陈述先生统计,金代女真人译改的汉姓共计 59个。
满洲人(通古斯人)只有少数贵族有姓,比如爱新觉罗。家喻户晓《水浒传》里记载了一些女真大姓:像"完颜"这些姓在满洲人的名字里却根本看不见,说明了什么?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九流宾客的解释,成语解释,语法,拼音,用法,发音 一东一西的成语解释,示例,拼音,发音 舞文枉法的成语解释,语法,用法,拼音,示例,发音 披枷带锁的读音到底是什么,是jīnjiāyù 带薪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薪字的成语有哪些 学会低头的事例 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养精蓄锐的意思养精蓄锐意思是什么 “悦耳”的近义词是什么? 清翠的近义词是什么 清翠的翠近义词 翠的近义词是什么 有霞字成语大全 带有霞字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带霞字的成语 带填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何去何从 歌词一首老歌 歌词中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曲子是什么歌 有句歌词“不知该何去何从”,一个男人唱的 何去何从之阿飞正传 歌词 有关龙的寓言和成语故事 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短一点 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大全 龙的成语故事 满族和女真族是什么关系? “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 满族和女真族到底怎么回事,什么关系 女真和满族是什么关系 带亮字的四个字成语四个字成语中既有亮字又有霞字的 亮字开头的词语,四个字的 带有亮、玉,四个字的成语 亮字 结尾四字成语,越多越好!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大全 带有冰的成语 带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冰的五字成语 有带冰字的成语 是什么原因使候鸟形成迁徙习惯 候鸟迁徙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候鸟形成迁徙习惯 带错的成语有哪些 三个带错字的成语 带有“错”字的成语 带有错字的成语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你知道吗?《全神贯注》这篇文章所介绍的主人公是 ... 悴开头四字成语 支组成的什么四字成语 四字古风词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