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译636f7079e79fa5e98193362yì
基本字义
1.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本。~文。~注。~著。~制。~音。口~。笔~。意~。直~。翻~。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睾( yì)声。本义: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2. 同本义 [translate]
译,传译四夷之言者。——《说文》
译,传也。——《方言十三》
北方曰译。——《礼记·王制》
重舌之人九译。——张衡《东京赋》
译者称西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汉语被译成日语;译品(翻译的作品);译义(意译);译写(翻译写作);译经(翻译经典)
4. 解释;阐述 [explain]
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潜夫论》
5. 通“择”。选择 [choose;select]
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隶释·汉孟郁修尧庙碑》
6. 又如:译居(择居)
〈名〉
1. 翻译人员 [interpreter]
于是乃召越译,乃 楚说之。—— 刘向《说苑》
2. 又如:译费(支付给翻译人员的钱);译界(翻译界);译员(翻译工作者)
3. 异域 [foreign lands]
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唐·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
4. 又如:译语(异域的语言)
译文: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死了母亲,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
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人情,物色英雄豪杰。
然而最终因为他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9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
原文: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专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会刘以养亲去官,不果。
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
出处:出自近代作家梁启超的《谭嗣同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
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有它突出的进步性。
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
梁启超以此为背景为这位为了时代而捐躯的维新志士撰写的一篇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