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
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近义词: 不骄不躁、不矜不伐 反义词: 俯首听命、俯首贴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对人的态度彬彬有礼有分寸
解释: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3
2、
不茶不饭
拼音: bù chá bù fàn 简拼: bcbf
近义词: 不吃不喝 反义词: 大吃大喝
用法:
解释: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3、
不悱不发
拼音: bù fěi bù fā 简拼: bfbf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4、
不愤不启
拼音: bù fèn bù qǐ 简拼: bfbq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5、
不古不今
拼音: bù gǔ bù jīn 简拼: bgbj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例子: 遥见双炬,疑为虎目,至前则官役数人,衣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
只有3个
迥不犹人 指卓然超绝,不同于人。
天不绝人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情不自禁、
势不百两立、
身不由己、
势不可挡、
文不加点、
乐不思蜀、
微不足道、
爱不释手、
瑕不掩瑜、度
高不可攀、知
道不道同不相为谋、
理不胜辞、
美不胜收、
迫不及待、内
时不我待、
入不敷出、
漫不经心、
词不达意、
刻不容缓、
怒不可遏、
目不暇接、
锐不可当、
恬不知耻、
俗不可耐、
言不由衷、
坚不可摧、
兵不厌诈、
力不从心容、
心不在焉、
少不更事
【傲不可长】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敖不可长】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爱不忍释】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不忘虞】虞:忧患。安定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忧患。
【兵不逼好】兵:指出兵作战;逼:威胁;好:指友好的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拔不出脚】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拔不出腿】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逼不得已】指迫不得已。
【百不当一】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2个。
【百不得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踣不复振】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百不获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鞭不及腹】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必不可少】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