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李白一生中最有杀气的一首诗应该是写于天宝三年的《侠客行》。
《侠客行》写于于唐玄宗天宝三载,是李白游齐州的时候写的。因为当时的全国经济繁荣、城市的商业发达、西域交通便利,可以说正处于盛唐时代,因此当时的社会上面的游侠之风盛行,再加上关陇一带的好“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这就促成了当时的人喜欢剑术、崇拜侠义的风气。而李白他的少年时代,正是颇受关陇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李白他年幼读书的时候,就是极其喜欢剑术,甚至在李白的一生当中都是不曾离开过剑的。
而李白的青年时代也是好为侠义之士事,曾经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正是因为李白他的理想就是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然后功成身退。因此这首《侠客行》就是在李白以任侠游行四方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描绘的是赵国侠客,李白以夸张的手法先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区区二十个字就已经把侠客的气势、风貌栩栩如生地写了出来。这二十个字把侠客的豪放慷慨、身佩弯刀、扬鞭疾骋的粗犷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下面又是高度的概括了侠客不图名利、重视义气,为人排忧解难的高尚人格。
在李白写出具体的侠客精神后,又是接着以战国时候的两名剑客来对比自己,更是道出了自己是愿意为天下的黎民百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7姓做出贡献的那种大无私的精神,这其实也是李白他在向当时的执政者去表示自己是愿意入仕的,是愿意为君王排忧解难的心理。
出自李白的《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全抄诗如下。《侠客行》全诗如下。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作者:李白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百不接,甘与秋草同。
侠客行
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度白首太玄经。
“事了抚衣去,深藏身与名”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侠客行》。
全诗如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如下: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
扩展资料: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8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
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侠客行
出自李白的《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原文如下: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4,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译文:
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扩展资料
诗的前半部分诉说了:李白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诗的后半部分诉说了:李白仕途非常不顺,在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年寓居安陆时,曾多次给地方官员写信自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开元二十三年,不甘心失败的李白去了一趟襄阳,拜访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
韩朝宗素以爱惜人才闻名,因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但李白在呈给他的求职信中,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豪放不羁。信中写道:“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长揖即拱手礼,通常用于平辈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衷心地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拒绝。
作为求职信,这句显然写得不太得体。李白带着这种傲慢心态去求职,韩朝宗自然不会对他感兴趣。虽是诗仙,但李白的这几封求职信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体现出了李白求职时傲慢的心态,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比喻,或许能博取同情,却无法给人好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从兄襄阳少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