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同坐办公室 说话各不同
在同事之间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必须经常相互沟通。而要做到相互沟通,除了相互帮助、相互谅解之外,得体恰当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争吵,甚至发生在平素关系非常密切的同事之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说话不讲艺术,使对方误解,以致造成同事间的隔阂。那么同事之间怎样交谈比较恰当呢?
一、要注意对方的年龄
对年长的同事,最好谦虚些、服从些。当然,尊敬是最起码的,年长的同事往往是高你一辈的,经验比你丰富的多。与他谈话,切不可嘲笑其“老生常谈”、“老掉牙了”,应该持尊重的态度。即使自己不认为正确也要注意聆听,而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于年长的人,最好不要轻易问他们的年龄,因为有些人往往很忌讳这一点,问起他们时,常使他们感到难堪和颓丧。所以,在与年长的同事谈话时,不必提起他的年龄,而只去称赞其干的事情,你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6的话肯定会温暖他的心,使他重新感到自己还年轻,还很健康。
对于年龄相仿的同事,态度可以稍微随便些,但也应该注意分寸,不可出言不逊,伤人自尊。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异性同事说话时,尤其注意,不宜乱开玩笑,态度暖昧,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疑。
对于年纪比你小的同事,也要注意一定的分寸。应该保持慎重、深沉的态度。年纪较小的同事,有些思想可能太冒进,或知识经验不及你,所以与他们谈话时,注意不要对其随声附和,降低自己的身份。但也不要同他们进行辩论,不要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只需让他知道,你希望他对你有适当的尊敬,他就会因此而保持
适当的态度和礼仪。‘但是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卖弄经验,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外还信口开河。否则一旦被他们发觉。就会降低对你的信任与尊重。
二、要注意对方的地位
和地位高的人谈话,常使自己有一种自卑感,从而木讷口钝,思想迟缓。但有人为改变这种情况,却走到了相反的极端,即对上级高声快语,显得粗鲁无礼。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与地位高于你的同事谈话,不管他是不是你的顶头上司或其它部门的领导,都应采取尊敬的态度。一则他的地位高于你,二则他的能力、知识、经验、智慧也显然比你高,应该向他表示敬意。需要注意的是,与地位高的人谈话,必须维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要做一个应声虫,使他认为你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要以他的谈话为主题,听话时不要插嘴,应该全神贯注。他让你讲话时,要尽量讲题内话,态度应轻松自然、坦白明朗,回答问题要适当。
与地位较低的人谈话,也不要趾高气扬,应该和蔼可亲,庄重有礼,避免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同他谈话.对于他工作中的成绩应加以肯定和赞美,但也不要显得过于亲密,以致使他太放纵。不要以教训的口气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使对方感到厌烦。
三、要注意对方的性别特征
交谈时,要注意性别不同,方 式亦大为不同。同性别的同事之间的谈话当然要随便些,而对于异性同事,谈话就应特别当心。当 然并不是指要处处设防,步步为 营,但起码“男女有别”还是不错 的。比如一位女同事,身材肥胖, 你千万不能“胖子,胖子”地乱叫;但换了位男同事,叫他几声“胖 子”他可能丝毫不介意。再比如一次公司的聚会上,有一位新来的女同事是个老处女。即便你是为了关心她起见,也不能走上去问她:“××,你看起来很显老,到底多大了?”真这样做了,恐怕这位女同事要记恨你一辈于了。
女同事与男同事讲话,态度要庄重大方,温和端庄,切不可搔首弄姿,过于轻挑。男同事在女同 事面前,往往喜欢夸夸其谈,谈自己的冒险经历,谈自己的事业及自己的好恶,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听者感到惊奇与钦佩。所以男同事需要的是一个听话者。女同事要当一个听话者,请注意切勿太唠叨,声音太大,不要总想找机会打岔,纠正对方或对家里的长短抱怨不停…。‘但是,如果对方令你难以忍受,那么请巧妙地打断他的话或干脆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对不起,我还有事。”
四、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地域广阔,方言习俗各异。一个规模较大的单位,不可能只由本地人组成,一定还会有各地的同事,要特别注意这点。不同的地方,语言习惯不同,自己认为很合适的语言,在其他不与你同乡的同事听来,可能很刺耳,甚至认为你是在侮辱他。
比如:小齐是西北某地区人,而小泰是北京人。一次两人在业余时间闲聊,谈得正起劲,小齐看见小秦头发有点长了,就随口说:“你头上毛长了,该理一理了。”不料小秦听后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长了呢!”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无疑,问题就出在小齐的一个“毛”字。小齐那个地方的人都管头发叫做“头毛”,小齐刚来北京时间不长,言语之中还带着方言,因此不自觉地说了出来。而北京却把“毛”看作是一种侮辱性的骂人的话,什么“杂毛”,“黄毛”,无怪乎小秦要勃然大怒了。
还有许多其他的语言习惯,如北方称老年男子叫老先生,但如果上海嘉定人听来;就会当是侮辱他。安徽人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是尊敬她,而在浙江,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那简直就是骂人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留心对方的忌讳话。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伤同事间
的感情。即使对方知道你不懂得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至少你还是冒犯了他,在双方的交谊上是不会有增进的,因此应该特别留心。
五、要考虑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
倘若对方不是相知很深的同事,你也畅所欲言,无所顾忌。那么,对方反应该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的,对方愿意听你的么?彼此关系浅薄,交情不深,你与之深谈,则显得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其深谈,反倒是忠言逆耳,显得你冒昧;你说的话是关于国家政治方面的,对方主张
如何,你并不清楚,却偏高谈阔论,容易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一个公司内,要同身边的同事搞好关系,谈话则必须注意对象的亲疏关系。对关系不深的同事,大可聊聊闲天,海阔天空吹一吹,而对于个人的私事还是不谈为好。但这并不等于对任何同事都要遮遮盖盖,见面绝不超过三句话,而只说些不痛不痒的大面话。如果是交情匪浅的同事,则可以不断的交流思想,促膝谈心,互相关心对方的生活与私事,替对方出出主意,排忧解难。这样,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团结与友谊,更有利于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学小人说三道四,东家长西家短,捡些“某领导的韵事”、“某同事的野史”谈起来没完。这样,无聊而且破坏同事间的团结,破坏同事的名誊。
六、要注意对方的层次与性格特征
你与同事交谈,首先要明白他的个性。对方喜欢委婉的话,你说话应该讲求一点方式方法;对方喜欢直来直去,你大可不必与之绕来绕去,摆迷魂阵;对方喜欢钻研学问,你应该说比较有水平的话,而对方文化层次较低,你就应该与之谈些家长里短的俗事;对方如果喜欢推心置腹,你就应该多说些诚恳质朴的话。
当然,这并非是“六月天,孩儿脸”,一天三变,而确实是搞好同事关系的良策。
比如,某甲生性耿直,说话直来直去,无所隐瞒,偏倡碰上了喜欢说话绕弯的某乙。一天清早,某乙刚从厕所出来,正遇上某甲。某甲就大声问道:“从哪儿来?”某乙见有他人在场,且有两位女同事,便随手一指:“从那儿来。”某甲却不明白:“那儿是哪儿?”某乙只好含糊说:“W.C。”“W.C”原意是英文厕所的缩写,某甲偏偏不知,又不甘心,继续大声问:“W.C是什么东西?”某乙见他人都注目两人,便悄悄扯扯某甲,小声道:“1号。”某甲环顾四周,正好1号房间是某女同事的宿舍,大为惊讶:“大清早你上小王屋里干什么?”某乙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上述虽为一个笑话,但也可以证明,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实在重要。如果某甲讲究一点说话方式,不再寻根究底地问下去,或者,某乙讲话干脆一点,告诉某甲说:“厕所。”双方就不会纠缠不清,弄得两人都非常尴尬。
七、要注意对方的心境
与同事谈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是相宜的时候。比如对方工作正在紧张繁忙的时候,你不要去打扰他;对方正在焦急时,你也不要去同他闲聊;对方如果正陷于悲痛之中,你更要选择适当的话题。假如你在这些情况下不分场合地去扰乱他,一定会碰一鼻子灰。
对方心境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话题。遇到同事得意时,应该同他谈得意的事;遇到同事正在失意,应该适时抚慰,同他谈你自己的失意事。如果同失意的人大谈得意之事,不但显得你不知趣,而且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挖苦他,他与你的感情,不能变好,只能变坏。同得意之人谈你的失意,他说不定会怪你扫他的
兴,即使表面上对你表示同情,内心也许会怀疑你想请他帮忙。你刚开口,他就设了防,使你无法久谈。所以,最恰当的方法还是:无论你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忘形。不必对人轻言,遇到知已的同事再作倾诉。对方心情不同,你也应‘给予不同的交谈,相信定会密切同事间的关系。
悄无声息的离开对双方的伤害会小一点,你这样拉黑只会拉仇恨。
中国地方广阔,方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65意义却是迥然不同。你认为尊敬他,他却以为是侮辱他。古人所以主张“入境问俗”,就是这个道理。
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你与人交际,必须留心对方的忌讳话语,若稍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容易造成尴尬的场面,虽然对方知道你不懂得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你总是十分失礼,至少是你犯了对方的忌讳,在情谊上是不会有所增长的。
对方也许另有个人特殊的忌讳,你也要探听明白,留心对方忌讳,在交际上原是小事,在彼此上却有极大影响。在社会上,冤家还是越少越好,因为说话不识忌讳而结了个冤家,最不值得。从话语里是不容易得到好处,而随便粗心一句话惹来杀身之祸却屡见不鲜,口舌之过,最宜深戒。
具体地说,说话有以下七大禁忌:
说话能得到好处,真不容易,若是想要招致灾祸,倒是唾手可得,所以,明智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便三缄其口。比方你对他谈起私人的事情,他的秘密总唯恐人知,而你却在一次无意的言谈中,说出了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认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隐私,恨你入骨。这是说话的第一忌。
若朋友做的事是别有用心,而他的用心算计自然极力掩蔽,不使人知。如被人知道,对他必定不利。如果你与他素来便十分相熟,他的用心,你完全知道,他虽不能断定你必定会告诉别人,但始终对你十分疑惑,十分妒嫉,你处于如此境地,既无法对他表明并不知情,也无法表示绝不泄漏,那你将如何自处呢?我想你唯一的办法,只有假装痴傻,绝口不提。这是说话的第二忌。
别人有图谋,你却正好参与其事,代为决策,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悲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大患。你虽谨守秘密,从不提及此事,不料别人猜得其情,而泄了口风,那么你根本无法摆脱泄露的嫌疑。最无奈的办法,你只有多方亲近他,表示绝无二心,同时设法查出泄漏的人。这是说话的第三忌。
别人对你还没有深切认识,没有十足的信任,你偏偏想尽办法讨好,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即使他采用你的话,可实行结果并不理想,他一定疑心你是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实行结果很好,对你未必增加好感,以为你是偶然促成,实行的功劳只在他不在你,所以你还是不说话的好。这是说话的第四忌。
别人有过失,被你知道,你认为大大的不对,不惜直言相劝。他本觉内疚,唯恐人知,而你却去揭破,自然让他非常惭愧,而这惭愧往往却生为愤恨,愤恨之下与你发生冲突的机会必会增加。所以,你还是不说的好,即使劝告,也以婉转为宜。这是说话的第五忌。
如果你上司的成功是因你帮他出计,你的上司深恐经营声望被你抢去,内心自会惴惴不安。你明白这种心理,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这是上司的领导有方,是上司的高瞻远瞩,千万不要居功。这是说话的第六忌。
别人能力做不到的事,你认为应该做,因此勉强他必须去做。或者对于某件事,他正是箭在弦上,骑虎难下,但你反而认为不应该做,叫他必须停止。如果你这样做,都是强人所难,与人情相反。你认为朋友那一件事该做或不该做,在道义上,应该进言相劝。但事实上,使他自己觉悟,自己去决定行动或停止,这才是上策。万一他不愿接受你的劝告,你也只能作罢。遇事强求,徒伤感情。这是说话的第七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