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意思是: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出处】《惯于长夜过春时》——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3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译文】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扩展资料
1、《惯于长夜过春时》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1年2月。时鲁迅在花园庄旅馆避难时,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写。
据鲁迅日记1932年7月11日,曾由诗人书成小幅赠日本进步诗人山本初枝。1933年2月,鲁迅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将此诗录入该文,并将“眼看”改为“忍看”,“刀边”改为“刀丛”。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现代》杂志第2卷第6期,后收入 《南腔北调集》。
2、《惯于长夜过春时》鉴赏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白色恐怖十分猖獗的1931年2月,鲁迅先生为悼念“左联”五位死难革命作家而作。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以深沉愤怒的感情把读者引入了诗境。“长夜”,无疑是影射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暗无天日的社会环境。时至“春时”,却不见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而只有漫长的暗夜。这就把国民党统治的严酷与灭绝一切生机的罪恶作了艺术的展示。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从自己个人所受苦难拓展为揭露与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依稀”一词逼真地写出了梦境,显露了革命者母子相互眷念的深情。这里的“慈母泪”,既是指鲁迅母亲的眼泪,更是包括柔石双目失明的母亲在内的千万个革命烈士母亲的眼泪。
全诗以“长夜”为线索,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凝练,诗意深远而含蓄,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正由于这样,这首从“刀丛”中觅来的“小诗”,传播极广,历来得到不少名家的推崇。
带着老婆和孩子军阀统治的变化写诗,表达胸中义愤黑衣,黑色的衣服.
带着老婆和孩子
军阀统治的变化
写诗,表达胸中义愤
黑衣,黑色的衣服。
惯于长夜过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