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意思是: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宋代: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5用赋《招魂》。
译文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
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
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扩展资料:
赏析
作者写这首诗时,来到黄州已两年了,乌台诗案的骇浪已成往事,诗人“本州安置”的困境却无法摆脱。《初到黄州》就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后又自寻精神寄托,手抄《金刚经》,又筑南堂,开垦东坡;得郡守徐猷庇护,访游近地,与渔樵相处。至黄州后续有新交,诗酒唱和。诗题中的“潘、郭二生”,即在黄州朝夕相处的潘丙、郭遘。
前一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去岐亭访陈慥,潘丙、郭遘和另一位新交的朋友古道耕相送至女王城,作过一首七律。一年过去了,又是正月二十日。想起一年前的这一天,潘、古、郭三人伴送出城所感到的春意,诗人心境荡漾。起句是据前一年所感的设想。
“东风”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东风”这位信使就先自东门而入;此时,苏轼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他想,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
至于为什么“未肯入东门”,妙在不言之中。但“忽记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门”,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摇村”。就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了。他是旧地寻春,又是“走马”而去,所以次句说“走马还寻去岁村”。
意思是,人就像秋天迁徙的候鸟来回飞,事情如同春梦没有痕迹可寻。
出自苏轼的《女王城和诗》又名《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原文选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赏析:
“东风”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东风”这位信使就先自东门而入;此时,苏轼却一点e68a84e79fa5e98193366感觉也没有,他想,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至于为什么“未肯入东门”,妙在不言之中。
但“忽记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门”,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摇村”。就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了。他是旧地寻春,又是“走马”而去,所以次句说“走马还寻去岁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女王城和诗》全名《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此诗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写的,写的是苏东坡的一段君子逸事。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己未),苏轼年四十四。八月十八日赴台狱。十二月二十九日,准敕,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1080年(元丰三年庚申)二月一日,到黄州贬所,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黄,迁居临皋亭。1081年正月二十日,往歧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送至女王城东禅院。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年四十七。正月二十日与潘、郭出郭寻春,和上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诗。1083年(元丰六年)又有和作。
参考资料:女王城和诗——百度百科
出自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zd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专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时过中年,人间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属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出自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百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时过中年,人间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度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东坡写这问对句子时已45岁,宦海浮沉,人事沧桑,读来不无苍凉之感。时过中年,人间答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苏东坡是学禅之人回,这两句诗读来还深具禅意。秋鸿有信,应处理的事要处理,原则要守,这是积极的答、入世的一面;风来则应,过去不留,过去了就放下,无须纠缠,一如春梦,不留痕迹,这是退隐的,出世的一面。一显一隐,两相聚合,才是完整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