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讲的是宋朝和辽国之间的事情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高梁河之役”和“雍熙北伐”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失去了收复幽云诸州的信心,从此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辽兵则不断南侵。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围攻定州。宋朝君臣大惊,有的大臣建议真宗南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请真宗北上“亲征”,以鼓舞士气,打退辽兵。真宗勉强同意这个意见,于十一月率众亲征。这时,辽军已到黄河北岸,宋军迎至澶(chán蝉)州(今河南濮阳),与辽军对垒。前军用伏弩(床子弩)射死在阵前视察地形的辽军统帅萧挞览,大挫辽军锐气。宋真宗登上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方恐惧,有意退兵,于是双方议和。议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边境维持旧状,仍以白沟河(今河北巨马河)为界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史称此议为“澶渊之盟”。
宋辽和平相处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
景德二年(1005年)宋朝在雄州、霸州(今河北霸县)、安肃军(今徐水)、广信军(今徐水东),辽在新城、朔州(今山西朔县),分别置榷场,进行双边贸易。宋辽双方每逢有皇帝即位、生辰、丧事等,都互派使者来往。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时长百年之久。宋辽边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⒄埂5笔钡娜苏庋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高梁河之役”和“雍熙北伐”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失去了收复幽云诸州的信心,从此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辽兵则不断南侵。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围攻定州。宋朝君臣大惊,有的大臣建议真宗南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请真宗北上“亲征”,以鼓舞士气,打退辽兵。真宗勉强同意这个意见,于十一月率众亲征。这时,辽军已到黄河北岸,宋军迎至澶(chán蝉)州(今河南濮阳),与辽军对垒。前军用伏弩(床子弩)射死在阵前视察地形的辽军统帅萧挞览,大挫辽军锐气。宋真宗登上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方恐惧,有意退兵,于是双方议和。议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边境维持旧状,仍以白沟河(今河北巨马河)为界。史称此议为“澶渊之盟”。
宋辽和平相处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
景德二年(1005年)宋朝在雄州、霸州(今河北霸县)、安肃军(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2今徐水)、广信军(今徐水东),辽在新城、朔州(今山西朔县),分别置榷场,进行双边贸易。宋辽双方每逢有皇帝即位、生辰、丧事等,都互派使者来往。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时长百年之久。宋辽边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当时的人这样评论:“(辽)与朝廷(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参考资料:《栾城集》
是檀渊之盟。
缘由是辽圣宗时,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复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统和四年(987年)进兵攻宋,大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制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宰相百是寇老西,也就是寇准
评价: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最后度依靠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 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问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答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作者支持
每年和朝廷交好,让每户番外汉人得到休养,这样就个个都安居乐业,不再喜欢争斗了——应该是这样,从字面上解释的话。
从手工打字,满意清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