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比喻的说法。将佛祖讲法的声音比做狮子的声音。狮子在佛教里,是瑞兽,是守护兽。有对抗邪魔的作用。文殊菩萨的座骑就是狮子。讲法之声如同狮子吼声一样让人警醒。
佛教经典中记载佛陀说法时百:"演法无谓,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语出《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
形容佛陀说法时的气势和状态,这种气势具有无比强大的威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要说气势是表现于外的、可见的状态,如果没有内在的强大和力量作为支撑,这种外在表相就是虚的,犹如纸老虎。所度以说狮子吼不是简简单单发出的某种声音。
狮子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真正狮子吼是内在的智慧和境界,知表现于外在的是强大气势和影响力。这种气势,不论是有声,还是无声,都可以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是蕴于内而发于外,而不是简单的表面强大道和虚张声势。
有人把用特定形式发的音录下来叫狮子吼,这内不是佛法的真谛,而是曲解佛陀教义,这样会使信众执著于形和相,音和声,这也是末法的表现,末法是宗教文化真义和精髓失传。如果简简单单地用人体发声作狮子吼,还不如直接录狮子的吼声更直接,更逼真。这样解读佛法,实为误导。
佛陀说:不能音声见如来。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都不是简单从人体发出,用耳能听到的音。但这种内在的智慧和力量容表现于外的时候,就要借助人身由思想来翻译、传达和体现。
供参考: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师子吼】
梵语sim!hana^da。又作狮子吼。谓佛以无畏音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亦为人中之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又当佛说法时,菩萨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恶魔生怖畏;犹如狮子吼时,小狮子亦增威,百兽怖伏。
关于‘师子吼’一词之语义,胜鬘宝窟卷上本举出三种:(一)如说修行,谓所说如所行,言行一致而无有虚说。(二)无畏说,谓胜鬘亲于佛前,对大众纵任辩才,阐扬妙法,而无所畏惧。此无畏又有二种:(1)不畏他,谓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2)令他畏,谓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慑惧。(三)决定说,谓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无不摧,正无不显。
此外,维摩诘所说经注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大智度论卷二十五等亦皆列举多种狮子吼之解释。其中,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并举出佛狮子吼与狮子吼之差别,即:狮子吼能令众兽惊怖,犹如濒临死亡之痛苦;佛狮子吼则无死亡之畏惧,且令闻者生喜乐心。
另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七,举出十种狮子吼。又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亦举出狮子吼之十一事。
此外,于后世,一般多援引佛典中‘狮子吼’一词,用以形容秉持正义,排除异端,于大众之中大声作激昂慷慨之言论。或用以比喻悍妻所发出之恶声,闻之足以7a64e59b9ee7ad94366使人坦惧。[中阿含卷二十六师子吼经、长阿含卷十一阿■夷经、无量寿经卷上、胜鬘经一乘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