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净土法门,古德讲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但是李炳南居士说过,现在一万个念佛人大概只有一、二人往生而已。为什么这样?原因是一万个念佛人仅有一、二人真修,其他人只念zhidao没有修。没有修,当然去不了!
怎么念佛才是真修?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除这句“阿弥陀佛”,什么念头也没有,才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觉明妙行菩萨讲的更清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现在念佛人回有几个是这样念的?恐怕就是李炳南居士讲的万中一二而已!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即使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德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夹杂世间妄念不行,夹杂佛法行不行?夹杂佛法你念头还是不净!因此你一心念佛,不必念这些咒语了。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五逆十恶这个罪重了,答八万四千法门修那一门都来不及了,那些法门都靠自力,需要断烦恼,开智慧。这么重的业力,障碍你断烦恼,会把你很快带到地狱!
唯有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加持的。印光大师说,净土是二力法门,自力与弥陀愿力。
靠我们自己的本事,不行了,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带业往生!五逆十恶重罪也能带走!《观经》讲的很清楚。
往生极乐世界具足两个条件就行了
《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48愿·····念佛往生! 发愿求生!
第十八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百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度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说观无量寿经》 里说过 可以先去九品往生 下品下生12大劫后 也可以往生极乐问世界 不用必须成佛 也可以的 这个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之处··
经文原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答,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内,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生辈想容,名第十六观。
1、犯了五逆十恶重罪,那是要下阿鼻地狱的重罪,怎么可能是只要出家就能消掉罪业的呢?
2、犯了五逆罪,最好的方法不是是否出家,而是:真心悔过、后不再造,全心全意念阿弥陀佛名号,把念佛功德统统回向给怨家债主;平时要修净业三福、要忍辱,权当还债想。
3、乾隆朝时代的高僧大德慈云灌顶法师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五逆十恶重罪,如果其他忏悔仪式都没法消掉罪恶,那么还有最后的解救方法,那就是诚心诚意念阿弥陀佛名号。
4、诚心诚意地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可消掉十亿劫的生死重罪。
5、《佛说大乘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曾经发愿,其中有“十念必生愿”、“悔过得生愿”,这就保证了无论何种重罪,只要临终之前真心悔过并且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阿弥陀佛都必定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如果这种愿望不能实现,阿弥陀佛绝不成佛。现在,既然阿弥陀佛在十劫之前就已经成佛了,那么他就一定会兑现自己的承诺的。
6、《佛说观无量寿经》中说的往生极乐世界的有一类人,生前造作极重的恶业,即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临终时真正悔过并且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绝对能够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他们虽然是“下品下生”,需要十二个大劫才能从莲花中出来,但是也是具备了阿弥陀佛承诺的“三十二相”、五种神通,更重要的是永远脱离的轮回而且将来必定成佛。
7、当然,最好不要造作重罪,这是自找麻烦,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将来即使成佛了,这些罪业还得去偿还,只不过那时候的心态不同于凡夫了,而是觉得早点还债早点解脱。
8、即使出家,如果心灵不净化,修为得不到提升,那么罪业都忏悔不干净的。在末法时代,希望通过修禅、修密的方式7a64e78988e69d83363达到内心的完全纯净和断除一切分别、妄想和执着,太难太难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可是,如果依靠阿弥陀佛的强大佛力加持,再加上自己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坚定信心和愿望,就一定能够超脱生死轮回而不堕落三恶道。
南无阿弥陀佛!“念头上犯罪和行为是一样的,完了”不完还有救。“我不知道我以前有没有没察觉到的有关毁谤正法的念头产生,如果产生了,这可如何是好。”念佛,印光大师曾言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这个比喻非常好!印光大师讲的话是很圆融的,讲得很生动、很贴切、很好懂。
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万德洪名」,具足一切功德,好像炼钢厂的大洪炉一样。
我们多生多劫的罪业,就好像空中的一片雪花;阿弥陀佛名号像大炼钢炉,那个温度有多高,热力有多大!
一片雪花,你想把它放在洪炉里边,你一靠近就消灭了,当下消掉,了不可得,没有了。这个叫消业往生。
有的人就怀疑自己说:「我业障重,怕我不能往生,怕阿弥陀佛不来接。」说没那回事。阿弥陀佛名号像大洪炉,你业障再重,像一片雪花,只要念佛,当下了不可得,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佛自然来接引。
有人说「《华严经》里讲:若此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们凡夫罪业很重,如果说每一个罪有形状、有体积的话,整个虚空装满了,都装不下了,这么多罪业!这里怎么说是一片雪呢?一片雪花很小、很轻啊!」
这是对机说法。如果就我们凡夫本身来讲,我们的罪业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在罪业里面打滚。但是,你跟阿弥陀佛六字名7a64e4b893e5b19e338号一比,你尽虚空界不能容受的罪业,也像一片雪花,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威力,尽虚空界不能容受的业障,跟六字名号大冶洪炉来比,就像一片雪花一样,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讲:「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阿弥陀佛说的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末后: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两个同时犯的话就不能往生了,唉,怎么办怎么办。
错解如来真实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不是您所理解的那样,善导大师是怎样解释这八个字的呢?转载慧净上人开示如下:
五逆谤法,唯除摄取?犯五逆谤法之极重罪人,弥陀本愿救与不救?
《大经》第十八愿言:「不论何人,只要念佛,必生极乐;唯除五逆谤法。」(取意)
《观经》下品下生言:「五逆恶人,临终念佛,往生极乐;灭除五逆重报。」(取意)
同是五逆,《大经》唯除,《观经》摄取,如是相违,古之大德,会通两经,有十六家;而以净土宗昙鸾、善导两祖之解释,最为有名,以其最为圆满,契理契机故。
善导大师未造已造说
《观经疏》〈散善义〉「逆谤除取问答」(善导大师全集三○五、三○六页)言: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虽得生彼,华合径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以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华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此义就抑止门解竟。
善导大师此文之义有四:
一、摄取门:第十八愿所言之「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等二十八字,属于「摄取门」。
二、抑止门:「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八字,属于「抑止门」。
三、未造抑止,防造重罪故:之所以抑止五逆谤法,乃因此二罪,一切罪中至极重罪,众生若造,直堕阿鼻地狱,受无量苦,多劫之间,不能出离,是故弥陀为防众生造此两罪,方便抑止,巧言不得往生,此约「未造抑止」。
四、已造摄取,大悲普救故:然弥陀本意,为救十方众生,不论有罪无罪;说「唯除」者,一为警诫之,二为使其回心。是故若造此重罪,亦不忍见其流转,而令其回心念佛以救度之;犹如下下品之机,已造五逆,不忍见其流转,令其回心念佛而摄取,此约「已造摄取」。第十八愿之唯除谤法,因其尚未犯故,深诫而抑止,若造亦必使其回心而救度之。
可知:唯除者,乃为抑止;抑止者,乃为摄取。非真除,非永除。或摄取或抑止,两门皆显弥陀度生之悲愿。
所以明理则知弥陀慈悲之极,恰恰以我们五浊恶世末法罪恶生死凡夫为救度正机,就是我们这样毫无修持,通身是恶的凡夫更应该仰靠弥陀佛力往生极乐,不能往后退,不能往生必堕地狱。所以把眼光从自己身上移开,转移到阿弥陀佛那边,看我们自己怎么看怎么不能往生,绝对没有希望,看阿弥陀佛这边就是怎么看怎么能往生。因为往生全靠佛力!更多详细教理建议您登陆 弘愿寺 网站在 法宝流通 里看看 净宗法师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比较系统的详细的阐述了净土法门的教理教义。依此念佛轻松,往生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