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三什么四什么的成语 :三从四德、三妻四妾、三清四白、三瓦四舍、三朋四友、三老四少、三男四女、三反四覆、三三四四、三病四痛、三檐四马、三求四告、三邻四舍
一、三从四德
【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自】: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三从四德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百依百顺、三纲五常、逆来顺受、礼义廉耻
【反义词】独立自主、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二、三妻四妾
【解释】:妻636f70797a686964616f336妾众多的意思。
【出处】:孙则鸣《藏山雷学·卷四》:“中国的古代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秩序,一夫多妻制盛行,男子既使没有三妻四妾,出外寻花问柳亦是常事。”
【示例】:在今天,男人三妻四妾是可耻的事,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妻妾众多
【近义词】妻妾成群、三宫六院
三、三清四白
【解释】:指非常清白。
【出处】: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吃公家饭的,要是三清四白,怎样养家活口?”
四、三瓦四舍
【拼音】[ sān wǎ sì shě ]
【解释】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亦作“三瓦两舍”。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近义词】三瓦两舍
五、三朋四友
【解释】:泛指各种朋友。
【出自】: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三朋四友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 贾平凹《笑口常开》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狐朋狗友、三亲六故
三十而立、 三位一体、 三人成虎、 三皇五帝、 三从四德等。
1、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自】:孔子·战国《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
2、三位一体
【解释】: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出自】:毛泽东·当代《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3、三人成虎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4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译文】:那集市上明明没有老虎,然而的人多了就有人信以为真。
4、三皇五帝
【解释】: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出自】:《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译文】:掌管三皇五帝的书籍。
5、三从四德
【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思,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丈夫死亡从子。
三教九流、 三跪九叩、 三六九等、 三旬九食、 三九之位、 三槐九棘、 九棘三槐、 九蒸三熯、 三回九转、 九烈三贞、 接三换九、 九春三秋、 三等九格、 九经三史、 九衢三市
三战三北、三衅三浴、三十三天、三浴三衅、三吐三握等。
1、三战三北
【解释】: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出自】:左丘明·春秋《国语·吴语》:“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天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译文】:吴军大败。越国的左军右军,于是涉过而顺从的,又大败消失。第三次又在吴国都城的近郊打败了吴国。屡战屡败,甚至在吴。
2、三衅三浴
【解释】: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出自】:左丘明·春秋《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译文】:等到,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而与他坐下,问他。
3、三十三天
【解释】: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出自】:《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译文】:这句话33天的,中国说悉怛梨我厌恶卫陵,这中只取得梨二字为忉利天的。怛梨,忉利,那个国家音乐不同罢了。
4、三浴三衅
【解释】: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出自】:左丘明·春秋《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译文】:等到,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而与他坐下,问他。
5、三吐三握
【解释】: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出自】:司马迁·西汉《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译文】: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对天下也不算低了,但e69da5e887aa7a64366我一洗三次握着头发,一顿饭三吐出来,起来接待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