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波涛汹涌。激流涌进,波涛澎湃, 流水潺潺 涓涓流水 一泻千里
汹涌澎湃川流不息,波涛汹涌,汪洋大海
一: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
1. 【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2. 【出自】: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3. 【示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2例】: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 ◎叶圣陶《地动》
二: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
1. 【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 【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三: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1. 【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 【出自】: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3. 【示例】: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 ◎杨朔《两洋潮水》
四:波澜壮阔[ bō lán zhuàng kuò ]
1. 【解释】: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 【出自】: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3. 【示例】:七言诗须~,顿挫激昂,大开开阖耳。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续录》
五:一泻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 ]
1. 【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2. 【出自】: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大河,一泻千里。”
3. 【示例】:方希直如奔流滔滔,~,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水流急:
水流湍急 汹涌澎湃 激流勇进 大浪淘沙
一泻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2千里 波涛澎湃 惊涛骇浪 浩浩荡荡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风云四起 风起云涌
水势大:
【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翻江搅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洸洋自恣】:洸洋:水势浩大滉荡,比喻放纵.比喻恣意放纵,肆无忌惮.
【浩浩汤汤】: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怀山襄陵】:怀:包围;襄:上升至高处;陵:大土山.大水包围山岳,漫过丘陵.形容水势很大或洪水泛滥.
【江翻海倒】: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搅】: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扰】: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排山倒峡】: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濆旋倾侧】:濆:水波涌起来的地方;倾:倒塌.水势汹涌旋转,冲击岸堤.
【水盛胜火】:盛:强烈.水势盛大定能战胜火势.比喻善良终究能战胜邪恶.
【汪洋大海】: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汪洋浩博】: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汪洋辟阖】:汪洋:水势浩大;辟阖:开和关.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比喻文笔言谈酣畅淋漓,放得开,收得拢.
【一片汪洋】: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一泻百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一泻汪洋】: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以水救水】: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泛舟不死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