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宽窄行百种植:是指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植株封行晚,有利于中后期的田度间管理。在高水肥地块采用这种种植方式,对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有利。问宽窄行适宜的种植密度可达1万~1.2万株/亩。根据农业技术部门试验,同样的地块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比较,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可增答产20%以上。行距以小行25~33厘米,大行60~66厘米为宜。宽窄行可增加密度30%以上,后期通风透光条件专明显优于等行距,倒伏程度在不同年份均较等行距轻。因此,属宽窄行种植是增大密度,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企业经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4类型是指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由企业的投资主体自身的隶属关系决定的。
共分9个类别,分别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与其他经济类。我国按照新的标准将我国企业经济 成份划分为9种类型。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企业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类型。包括所有按国家法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类型。包括所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
联营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联营经济只包括具备法人条件的紧密型联营企业。
股份制:是指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投资举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股份制经济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组织形式。全民、集体、联营、私营企业等经济组织虽以股份制形式经营,但不以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的,仍按原有所有制性质划归经济类型。
外商投资经济:是指国外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外商投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种形式。
港澳台投资:是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举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港、澳、台投资经济参照外商投资经济,可分为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3种形式。
其他经济:是指以上8种类型之外的其他经济类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经济形式,或遇到不易划清的,可列入其他经济类型
亦称“经济成份类型”。指国民经济的所有制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状况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数据。
1998年9月,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份的规定》,对我国的经济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的经济成份划分为两大类别,共五种成份类型。第一大类为公有经济,其中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成份类型;第二大类为非公有经济,其中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三种成份类型。在具体确定企业经济成份时的推算方法是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确定经济成份。即实收资本中的国家资本作为国有经济成份,集体资本作为集体经济成份,个人资本作为私人经济成份,外商资本作为外商经济成份。新的经济成份类型划分,为观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工具,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系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土地总面积3412km2,水土流失面积2148km2。田冲小流域位于毕节市东南面,是毕节市的南大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总面积20.11km2,水土流失面积9.66km2,规划治理面积9.66km2。涉及梨树镇梨树、二堡2个行政村和鸭池镇的甘堰、营脚、头步、庙脚、甘海子5个村。1989年启动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经济果木林作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上行之有效。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果林种植e69da5e6ba907a64364在技术指导、后期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经果林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且效益不明显。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特别是经果林种植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与旅游开发、休闲观光等有机结合起来,值得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探索和实践。
1经果林传统种植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种植模式
“长治”7期工程实施以前,毕节市发展经果林主要做法是综合农户意愿、土壤、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初步确定适宜品种。聘请果蔬专家论证品种可行性,与农户和果蔬专家反复讨论和酝酿,达成共识最终确定品种。按有关经果种植技术规范的要求作好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对群众开展打坑、施肥、栽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组织群众打坑,验收合格后发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栽植。组织果蔬专家对农户不定期的开展管护培训。
1.2存在问题
1.2.1群众缺乏后续管护的积极性。由于经果林见效周期较长,前期费用投入大,加之缺乏经果林大户的示范带动,所以没有管护的积极性,绝大部分群众让其自发生长,因此经果林长势不好。
1.2.2在林地内套种高秆作物,导致经果林长势不好。在眼前利益驱动下,绝大部分群众在经果林地中套种农作物,由于缺乏必要的水系配套工程,所以套种的农作物都是玉米、高粱等抗旱的高秆植物,造成林农争地争养分,影响了经果林的长势。
1.2.3市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打造出高标准、高规格、集中规模连片的经果林基地,无法吸引水果经销商现场采购和订单销售,加之果农之间相对独立和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无法细化栽植、管护、销售等各工作环节的分工,往往出现从事种植和管理的农户没有精力联系市场,从事水果销售的没有精力管理果园。由于市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出现成熟水果烂在地上销售不出去的现象,减少了收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农民种植经果林的积极性。
1.2.4群众分散,不利于水保办的组织管理。传统的经果林种植模式是将苗木发给每家每户进行种植,水保办需要面对所有种植户进行培训和管理,一是管理工作量大,水保办人员和精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管又管不好;二是无法从根本上将利益与种植农户挂钩,实现管护重心下移;三是由于种植户之间思想、观念、认识上千差万别,难以实行有效管理。每年水保办虽然都花了一定的资金和大量的精力组织农户参观和培训,但效果不理想。
2田冲小流域经果林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2.1治理前效益
农户1年内主要轮流种植玉米、萝卜等作物,以667m2地种植玉米需种子9元,需肥料250元,农药20元,投劳工资150元;平均产粮食300kg,按2元/kg市场价计算,粮食收入共600元,扣除种子、化肥、投劳工资等,纯收入171元。其他作物以此类推,1年内在667m2地上通过种植各种作物,可获得纯收入60元。667m2地1年纯收入共231元。
2.2治理后效益
2.2.1农民效益。农民出租土地给大户后,每年每667m2租金为400元,栽植667m2经果林打坑、栽植、出售农家肥等可收入660元,1年内大户需雇用农民对经果林进行4次锄草、施肥、剪枝等后续管护,667m2地农民可收入300元,大户雇用农民在经果林中种植蔬菜、中药材等,667m2地农民可收入300元,农民667m2地每年共收入1660元。
2.2.2大户效益。667m2经果林苗木、种植、管护、运输等费(以梨计算)需投入1200元,投产后按667m2产水果2000kg计,按市场价折合人民币2400元,纯收入1200元。以此类推,1年在经果林中套种蔬菜、中药材、林下种草养畜等每667m2可获纯收入1000元。1年每667m2纯收入共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