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这特么不是勾践的卧薪尝胆吗?和生肖有毛关系?
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zd。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专《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属为沼乎!”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十年生聚
shí nián shēng jù
成语典故: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卧薪尝胆
发 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 薪: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语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刻苦训练。
【近义词】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典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4 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众所周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乃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的一句名言。今636f70797a686964616f338天,现代文明社会又是如何解读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人才的这句名言呢?请看二例:一是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书中,有一篇“白发苏州”文章,文中写道:“勾践利用计谋卑怯称臣,实际上发愤图强,终于在十年后卷土重来,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终于在十年后卷土重来”这句话漏了馅。由此可见,余秋雨这位知名的文化人不懂“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含义,令人一叹!二是2007年央视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中,陈道明扮演的越王勾践的一句台词:“十年生聚,十年的教训那!”由这句台词足可断言:陈道明先生不懂“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含义。当然,《卧薪尝胆》的导演、编剧等亦不懂“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含义。
那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事实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指“二十年的生聚教训”。而且,这个“二十年”是虚指,非实指。千万不要胶柱鼓瑟地认为必定是二十年整数,而应是大约一代人的时间(二、三十年左右)。生者,生产也,包括物质的生产、人口的生产。因为越国在同吴国多年的战争中战败,几近亡国。故社会财富肯定遭到很大的破坏,国中人口亦大幅减少。越国为了鼓励人口的生产,妇女无论生男还是生女,政府皆有奖励。聚者,聚积也,包括人力的聚积、物力财力的聚积。教者,教育(人民)也;训者,训练(军队)也。这个“教训”,绝对不是通常所说的“从错误或失败中得到经验”之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既反映了伍子胥敏锐的政治形势洞察力,又体现了越国执政集团(勾践、文种、范蠡等)的政治智慧与行政方略。奈何吴王夫差内惑于伯噽的谗言、西施的美色,外惑于争霸中原的美好功名,因而听不进伍子胥的直言劝谏,反而自毁长城,落得亡国的下场,甚是可怜可叹!
“彰往而察来”。历史上,越王勾践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用了二十二年打败了号称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留下千古佳话。今天,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已超三十个年头,结果连个小岛也未见收回,反而丢失一些海疆,亦令人深思。若今日国人连“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也不能正确解读,亦算得上自毁文化传统与亵渎祖宗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