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净空法师---五逆罪、十恶罪,这一生当中一定堕阿鼻地狱,
"今净土",我们再看看这个特别法门。“五逆十恶”,这是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罪、十恶罪,佛在一切经里面都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这一生当中一定堕阿鼻地狱,这罪太重了。什么是“五逆”?
第一,“出佛身血”。释迦牟尼佛在世,提婆达多所做的,提婆达多堕地狱。佛的福报非常大,没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1有人能够害得了佛,而提婆达多蓄意害佛,曾经从山顶上推大石头想把佛压死。佛有护法神,护法神在空中把石头接住,碎片落下来把佛的脚砸破,流血了,这叫出佛身血。使佛受了点伤,这个罪过是堕地狱的。佛是人天导师,这个结罪不是在佛这一个人身上结罪,是在大众。你把这个人害死,大众的法身慧命没有了,结罪是从一切众生上来结罪的。佛是三界导师,你叫三界一切众生闻法得度的机缘断掉,这个罪重了。所以,这不是害一个人,害一个人哪有那么大的罪?不是害一个人,而他影响所及是三世一切众生,从这个地方结罪的。
第二,“杀阿罗汉”。阿罗汉智慧、福德比佛小太多了,佛福报大害不了他,阿罗汉可以害他,可以能够杀害,这个罪也堕阿鼻地狱。为什么?阿罗汉也是教化一方。他住在这一方,这一方人能够闻法,能够破迷开悟,能够了脱生死,你把他害死,这一方人这个机缘都断掉了,也是从这个地方结罪的。害佛、害阿罗汉,佛跟阿罗汉地位都是老师,利益一方的真正的善知识,你要害他,罪过就大了;换句话说,你要是能拥护供养,你所得的福报也就大了。孔老夫子,我们要是读历史,孔老夫子在当时并不出名,知名度没有这么高,也没有做什么大官,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实在讲是很普通一个不得志的人。自己的抱负不能发挥,怎么办?最后逼不得已,回家去找几个徒弟来教学,把自己的智慧才艺传给底下一代。他是出自于真心,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名利着想,出自于真心。这是善知识,真善知识!影响到千年万世。遵守他教训的人,依照他教训去做的人,必定得福。他所传授的人天福报,功德尚且不可思议,何况佛与阿罗汉所传的是世出世间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这个罪是堕地狱。
第三:“杀父亲”。第四:“杀母亲”。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第一大,我们的身命得之于父母,没有父母哪有这个身命?我们图报恩都来不及,怎么可以去杀害父母?所以,杀害父母在今天世间法里面,法律上这个罪不算是很重,但是这个性罪很重。换句话说,杀父、杀母,你将来堕无间地狱。谁判你堕无间地狱?没人判你,自自然然就去了,这叫“性罪”。没有人判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需要有人审判,这个事情是事实。世间确实有地狱,六道里头确实有地狱道。地狱很复杂,种类很多,其中有无间地狱,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了解,佛在《地藏经》里面讲得很清楚。
第五:“破和合僧”。和合僧团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佛教育师资的培训所。和合僧团是培养佛教育的师资,培养弘法人才的这么一个机构。你要蓄意破坏这个机构,你这个罪过也是堕无间地狱。所以佛跟我们讲,只有这五种罪业是堕无间地狱,诸佛出世都帮不上忙,救不了你!必须在无间地狱罪受满才能出来,但是无间地狱那个时间就太长太长了,也是无量劫,太可怕了!
“十恶”,就是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造贪、瞋、痴,这十种恶业。十种恶业造作的人,看他的用心,分十恶为上品、中品、下品,罪的轻重看你的用心,这样的人通常都是堕地狱的人。
临命终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人,在这个法门都能够圆满成就。
。。。
“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这是造作极重罪业的众生,专门说这一类众生,他在临命终时如果遇到善缘,有善友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听了很欢喜,能接受,就肯发心念佛求生,也一定得生。这个带业是带极重罪业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皆得三不退”,这一句非常重要!从前面的批注来看,得位不退的,不见得得行不退;得行不退,一定得位不退;得念不退的,前面两种统统都得到,但是得念不退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是带这样重的罪业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这个地位就等于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简直是一步登天,非常不容易!由这里看到净土的殊胜。
一、杀父
二、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zd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三、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四、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容。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五、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一、五逆罪
1、杀父
2、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3、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4、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5、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二、十恶是十种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唐代因袭隋律,对这十种犯罪予以严厉的惩治,并“特标篇目”。十恶的具体内容如下:
1、谋反,是一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犯罪行为。即“谓谋危社稷”。
2、谋大逆,是一种图谋、毁坏皇帝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2宗庙、陵寝和宫殿的犯罪行为。即“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3、谋叛,是一种图谋、背叛国家,投靠敌方的犯罪行为。即“谓谋背国从伪”。谋叛是自春秋时代就有的罪名,以后就是在战场上放下武器投降敌军也算重罪 。
4、恶逆,是一种殴打、谋杀尊亲属的犯罪行为。即“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5、不道,“不道”常和“大逆”连称,隋唐后专门指一组恶性侵害罪名 [3] 。是一种杀死一家非罪三人、把人肢解、造畜蛊毒物伤杀人、以邪术诅咒人等的犯罪行为。
6、大不敬,是一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和尊严的犯罪行为。包括盗窃御用物品、因失误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尊重皇帝及钦差大臣等三类犯罪行为。“
7、不孝,是一种子孙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为。包括控告、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为父母服丧期间,谈婚论嫁、寻欢作乐、不穿孝服;知祖父母、父母丧,隐瞒不办丧事;以及谎称祖父母父母丧。
8、不睦,是一种亲族之间互相侵害的犯罪行为。即“谓谋杀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缌麻、小功、大功是根据服制确定的亲属范围。缌麻亲是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小功亲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大功亲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属。
9、不义,是一种侵犯长官和夫权的犯罪行为。即“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10、内乱,是一种亲族之间犯奸的犯罪行为。即“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扩展资料: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 五逆 ”。《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佛教上的十恶
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十恶所坠,及五无间,刀树劒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十惩皆具足。”参阅《法苑珠林》卷一〇六。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五逆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