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三不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5, 指立德、立功、立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曾国藩说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
扩展资料: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有些人,能创办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企业,可以说是立功了,立德嘛,镜头前道貌岸然的样子,也足以欺骗世人,唯独立言,本来作为青年导师,也算立起来了,奈何膨胀,一不小心德、言俱失。
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被认为是真“三不朽”。但是,和中外许多伟大人物一样,王阳明也一直毁誉参半。时人斥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专以立异为高”。
在转瞬即逝的时间之流中,人总想抓住些永恒的东西。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这样讲:“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当然,詹姆士这里所说的“不朽”,是指宗教性的不朽。而中国历史上的所谓“三不朽”,则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不朽
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认识世间万物。物格的意思是事理得到穷究。原句的意思是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原句出自于春秋曾子的《大学》。
《大学》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9,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扩展资料:
赏析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八条目关系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礼记·大学
在转瞬即逝的时间之流中,人总想抓住些永恒的东西.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这样讲:“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当然,詹姆士这里所说的“不朽”,是指宗教性的不朽.而中国历史上的所谓“三不朽”,则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言及“立言”的不朽,叔孙豹特以鲁卿臧文仲为例,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国语·晋语八》对此亦有记载:“鲁先大夫臧文仲,其身殁矣,其言立于后世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8,此之谓死而不朽.”历史上的臧文仲何许人也?他立了何言而被视为不朽?原来臧文仲系春秋时鲁国大夫,屡建事功,且长于辞令,就为政立国之事多有高论,在诸侯国间广为流传.他所谓的“立言”是与“立德”、“立功”紧密相联的,并非仅以立言为职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口碑不错的历史人物,孔子却批评他“不仁者三,不知者三”(《左传·文公二年》).看来,要想做到“三不朽”或其中之一二,殊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