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魏征妙谏 文言文翻译-魏征进谏文言文请翻译

魏征妙谏 文言文翻译-魏征进谏文言文请翻译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止)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翻译: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问道:“北门最近建造什么?”窦德素(将这件事)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大怒,责务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要管理南面衙门里的政事就行了,北门一个小规模建造,干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下拜谢罪。魏征向皇上进谏说:“我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责务房玄龄等人,房玄龄等人有什么可谢罪的。房玄龄等人作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制止它。向有关官吏打听一下,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的。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受到责备,也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要道歉。”皇上对此非常惭愧。
(一)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及,达到。 王:称王。 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招引。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1):推辞。 之:代词。
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三)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比:副词,接连地。 之:代“卖的是骏马”。 还:通“环”,环绕。 顾:回头看。
有个卖骏马的人(注意:定语后置),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骏马。(他)便前往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掉它,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理我。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我愿意付给你一天卖马的钱。”伯乐便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一天那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
(四)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务:致力。 受:接受。 诚:确实,的确。 因:于是。 廷:当廷,名作状。
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致力于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用财物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主管的官吏通过属下接受了赠给他的绢帛一匹,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所以,即使对他处以极刑,在性质上也还是属于诬陷人家犯罪,这恐怕不是倡导德行、合乎礼仪的行为。”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
(五)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③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④,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⑤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注释:①孽(niè)聂):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巩):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汩(gǔ古)没:沉没。④濆(fén坟):水边高地。⑤野人:村野之人,农民。
殇:未成年而死。 为:被。 患:灾祸。其:其中的。强:勉强。 薪:动词,打柴。
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一)善呼者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
(《淮南子•道应训》)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游:交际,交往。 带:作动词用,系带。(“衣”字用法同) 故:原来。 逆:拒绝。
从前,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说:“无能的人,我不与交往。”一天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系着破旧腰带的人,登门自荐说:“我擅长呼喊!”公孙龙环顾众 弟子问道:“你们当中原来有善于大声呼喊的人吗?”众弟子回答:“没有。”公孙龙便说 :“收下他吧!把名字登记在名册上。”过了几天,公孙龙前去说燕王,走到一条大河边,而摆渡的船却靠在对岸。公孙龙叫来那个善呼的人,那人一声呼喊,渡船应声摇了过来。所以说:圣人处世,也不能拒绝有一技之长的人。
(二)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
颇:程度副词,很。 乃:副词,却,竟然。 向:趋向,奔向,来。 诣:到。 假:借。
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
(三)牛不能生马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zì,雌的、 母的牲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何故:什么原因。 以:因为。 名:命名。 请:请求。
齐桓公外出荒效打猎,追赶一只鹿,走进了一道不知名的山谷。他见到一位老人,问道:“这叫什么谷?”老人回答:愚公谷。”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老人又答:“是因我命名。”桓公说:“我看你容貌神态、言谈举止都不象个愚蠢的人,怎么会因你而得名呢?”老人说:“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原来喂养着一头母牛,生下的牛犊长大后,我把它卖掉又买 了一匹马驹。一个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说完就牵走了我的马驹。邻居们听了都认为 我很愚蠢。所以就称这道山谷为愚公谷。”(其实这是一位聪明的老人,他清楚问话者的身份,才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
(四)高山流水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即“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一会儿)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方:开始。 志:抒发心意,名作动。 绝:断。 足:值得。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五)曹玮用计
曹玮帅秦州。当赵德明叛,边庭骇动,玮方与客对弈。吏报有叛卒投德明者,玮弈如常。至于再三,徐顾吏曰:“此吾所遣,后勿复言。”德明闻,杀投者。卒遂不复叛。
帅:做地方长官,名作动。 骇:害怕,吃惊。 弈:下棋。 徐:慢慢地。
曹玮镇守秦州时,发生了赵德明叛乱之事,一时间边庭惊动。这消息传到时,曹玮正在与人下棋。有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有叛卒投奔赵德明,曹玮神色自若,仍旧下他的棋。那小吏说了好几遍,曹玮才慢慢抬起头,看看那小吏,不慌不忙地说:“那是我派过去的,你以后不要再说了。”赵德明听说后,就把那个投奔他的人杀了。此后,土卒便不再有人投奔赵德明了。
(六)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旨:味美。 困:困惑。 反:返回,引申为反省。 长:增长。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吃它,不会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去学习它,(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发现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就能自己奋发图强。因此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三
(一)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亟:马上。 固:坚持 之:取独。 过:超过。 趣:通“促”,催促。
以:因为,连词。 特:只,不过。 以为然:“以之为然”,认为(他)是对的。
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造反这件事,还有别的人知道吗?”(高祖)说:“没有。”陈平说:“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二)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以:介词,把。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谢:谢罪,道歉。 是:正确,对的。
罢:停止。 喻:明白。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三)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御:驾车。 易:更换。 后:落后。 致:到达。
赵襄主向王子于期学赶车,学了不久便与王子于期比赛;在比赛 中他换了三次马,结果每次都落在后面。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呢。”王子于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给您了,是您用的不对。赶车最要紧的是,要使马套在车上能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放在调理马上,然后才能赶得快,跑得远。在这次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光相赶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怕被我赶上去。其实引马上路去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啊!”
(四)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汲:打水。 及:等到。 国人:国都的人。 于:被,介词。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五)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被:通“披”。 鬻:卖。 所:处所,地方。 殊:完全。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四
(一)千金买骨
臣闻古之君人(君人:人君,国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涓人:国君的近侍,又名“中涓”,即 阉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损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者三。
请:请让我。 且:尚且。 市:买。 期年:读jī,一年。 (安事:犹言“何用”。)
我听说古时候有一个国君,有用千金寻求千里马的事情。三年也没能得到一匹。一个近侍对国君说:“请允许我(替您)去买马。”国君派遣他(去买马)。(近侍)三个月后终于找到一匹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便用)五百金买下(这副)马骨 ,回来把(这件事)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所要的是活马,要死马何用?还损失了五百金!”近侍回答说:“一匹死的千里马,(大王)尚且用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定认为君王是有能力买千里马的,好马现在(很快)就到了。”果然不到一年,就买到三匹千里马。
(二)外藏不成
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成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成。”其父母以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公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①之。妇之父母,以谓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
注释:①出:旧社会夫妻之间,男方不要女方,称“ 出妻”,也称休妻”。
成:原义成功,这里指白头到老。 外:名作状,在外面。 姑公:妻子对丈夫的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畜:xù,畜养,这里指由公婆家养。 (善:形作动,友好地对待。)
有一位做了别人的妻子的姑娘,有人告诉她的父母说:“出嫁不一定能白头到老。(不如让她早做准备,)贵重衣料器物,可以藏在外面,用来防备不能白头到老。”她的父母觉得(那人说得)是对的。于是就让女儿经常(把东西)藏在娘家。她的公婆知道这件事,(生气地)说:“做我家媳妇,却有二心,这样的人不能要。”便把她休了。姑娘的父母更以为那个出主意的人是忠心的,一辈子都友好相待,而不知道(事情――指姑娘被休)为什么这样。
【题旨】应分请忠言和谗言,忠言可听,切勿轻信谗言,以免上当。
(三)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乎?楚王田于云梦①,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出处不明)
注释:①云梦:湖泊名称。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一声,赤色曲柄的旗。
起:本义发动,这里指轰赶。 若:你,第二人称代词。 田:同“畋”。打猎。 发: 。 注:附着。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好)射(杀)它们,禽兽们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交叉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飞过,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前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让放十片叶子,那么中不中不是我能肯定的啊!’”
【感悟】就一个人来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在纷繁的世界,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人性来说,贪心是很大的弱点,在纷繁的世界,常常因为弄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使自己迷失的。就客观来说,有所得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最终可能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知足常乐,达观的人,不奢望得到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觉得该做的,得到的却会很多很多!
(四)澄子亡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①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②缁也,今子之衣禅③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
亡:丢失。 涂:通“途”,路上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1。 援:拉,拽。 当:当做,抵。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寻找它。(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位妇女说:“你虽然丢了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
【题旨】巧取毫夺,是强盗逻辑,骗子行为。
(五)梧树不善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遽:匆忙,马上。 因:于是。 说:通“悦”。 宥:yòu,局限,指见识不广。
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那邻居很不高兴说了:“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
这是太过狭隘了,要枯树当柴火和不要,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题旨】谎言欺人,诈骗谋利,终会暴露,被人识破。
(六)宋人御马
宋人有御马者,不进,拔剑刭而弃之于沟中。又驾一马,马又不进,又刭而弃之于沟。若是者三,以此威马至矣。然非王良之法也,王良①登车,马无罢②驽。
注释:①王良:传说中我 国古代最著名的御手。②罢:同“疲”。罢驽,劣马。
刭:jǐng,用刀割脖子,这里指杀。 威:形作动,威慑。 至:极点。
然:但是,转折连词。
宋国有个驾驭车的人,(挥鞭驱使,)(马却)不肯前进。(他)拔出利剑,砍断马的脖子,把尸体扔到了阴沟。(接着,)他又驾一匹马,(这一匹)也不肯前进,他又杀掉扔进沟里。就这样,他接连杀死三匹马。
用这种办法威慑马,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但这并不是名驭手王良(驾车的)方法。王良登车驾驭,是没有劣马的。
【题旨】不学无术,蛮横行事,应该自责自问。

白话释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此文出自唐代魏征所写的《谏太宗十思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

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

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

文章赏析:

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是有很强的说服力。

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简单地讲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难吸引对方,使对方理解信服。作者引喻用得好,好就好在比喻用得“巧”、“俗”、“切”。比喻的应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63具体化,使深奥的问题通俗化。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所说的:“喻巧而理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设喻明理,比喻不但要设得巧,而且喻体要浅显通俗,树木、江河,处处可见,人人熟悉。所讲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不难理解的通俗事理。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

文章中比喻运用的“切”,实际上就是喻体与本意要相切合,要抓住重点,选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喻体来表现本意,作者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引出国之大政,平易而自然。

使用了排喻的方法开篇后,作者又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政治意图。作者使用的言辞尖锐,用反激法去激发对方。作者指出,自己所列举的比喻和叙说的是连自己这样愚笨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何况英明圣哲的皇帝。

然后作者很明确地向唐太宗指出,做为一国之主的帝王,身负重任,就要在安乐时想到危难,尽量避免奢侈,要提倡节俭。不然的话就会做出象伐根而求树茂,塞水而望流长一样的愚蠢事。这里,在文章结构上前呼后应,环环紧扣,充分表达了作者进谏规讽的本意。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作文:诚信立身 善待别人. 小学生诚信作文 很有哲理的话!多一点! 求《昔时贤文》的完整全文 跪求《天下无双》完整台词 求经典台词! 求天下无双的一段台词 天下无双中的台词 谐音古诗 手抄报急用 恳求含有花卉的古诗,并加上诗句的评论,手抄报急用 关于雷锋的诗,办手抄报急用!! 最美的古诗词手抄报!急急急急急!!!!! 魏征妙谏 文言文翻译 魏征 文言文翻译 ……魏征谏曰:"秦府左右……”……选自哪篇古文?求翻译 文言文“魏征”的翻译 逾期利息的计算的截止时间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起算时间以二审时间还是一审时... 最高院关于利息计算至判决确定的给付之日 民间借贷中事后出具利息承诺函,如何确定利息起算日期 绵的成语有哪些 棉花的棉有哪些成语 棉的成语有哪些 顿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以“祖”字结尾的成语有哪些? 最后一个字是土的成语 最后一个字是土的成语有哪些 以土结尾的成语有哪些 异地恋 ,她是大学生我毕业在上班,她追的我当初很粘人甚至因为... 我在上大学,女友是我一年前追来的她很爱我,我当初也很爱她,... 我和我女朋友异地恋,我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有人死缠烂打的... 我和女朋友异地恋,大学生她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过来,我要是... 无拘无束,是什么意思? 无拘无束是什么意思?· 无拘无束是什么意思? 无拘无束的意思是什么 求傲风秦界第二十章第二节,手打,谢谢!! 傲风秦界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求手打!谢谢! 傲风秦界篇 第十九章 第一节 手打的~谢谢 急求傲风秦界14章第一节手打版的,谢谢! 冠豸山火车站到天一温泉多久 大概怎样的路程 冠豸山火车站到冠豸山汽车站多远 在冠豸山火车站下车多久到古田会议址 连城火车站到冠豸山多远 自己身体里有死气血,没有正常的气血在通了,有时气血在往外流通... 长期不附和人身体健康的运动造成很不堪的后果,我变得很奇怪,自... 有谁是解梦的高手? 脚掌张死肉怎么治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 苏轼的水调歌头 全文解释!!! 水调歌头 全文翻译 水调歌头的全文加翻译!!!!! 李白和王维的两首诗歌的抒情手法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