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第一三则是学习态度,第二则是学习方法。copy 实事求是,会举一反三,不耻下问。虚心求教。
从学习知识方法的和学习态度两方面。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告诫子贡在求学的问题上,zd渴求知识的态度和行动是必不可少的,要会学习并且有虚心的态度。
1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2。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於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难道还在於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於礼的不要看,不合於礼的不要听,不合於礼的不要说,不合於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於什麼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裏,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裏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於《论语》一书的始终。
2【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3 樊迟问仁的概念。孔子说:“爱人。”问知的概念。孔子说:“理解人。”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樊迟走了出来,碰到子夏,说:“刚才我向老师问知,老师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什么意思呀!”子夏说:“意义多么深远的话啊!虞舜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并提拔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再也难以得势了。商汤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提拔了伊尹,那些不仁德的人就远离了他,难以再得势了。”
(任用仁德之才,是孔子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重用提拔仁德之才,处于下面的人要想被重用提拔,当然要追求仁德了。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干部队伍!反之,歪风邪气盛行,道德首先在干部中败坏,因而出现不仁德不正直之人因坑蒙拐骗贪污受贿行贿等等而致利致官者受到人们崇尚和尊敬咄咄怪事!我看,这里似乎应该再添上一句:举枉错诸直,能使直者枉!一些不正直没有仁德的人被提拔重用做尽坏事,其所作所为就会让人崇尚!就会让下边的好人以及老百姓们不以学坏跟着做坏事为耻辱。这也似乎是一些地方社会正气难以树立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语录体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传统译注〕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新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3注〕
何以谓(为)之,文也:做了什么而成名的?。谓,“为”之误。文,成名。
〔新译〕
子贡问说: “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题解〕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
从学和问两个方面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出自---《论语